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他对老二不满意吧?老二性情孤傲,耳根子软,心也不够硬,他一直担心的都是他守不住这江山啊!
老四也是个孤傲的性子,但他狠得下心,下得去手,还有十三这个仁义的在一旁劝诫。老四文的凑合,武的拿不出手,十三既领得了兵,又镇得住将。十三养在乌雅氏名下,是老四一手带大的弟弟,他又能得心声那番赞誉,必能一心一意辅佐老四。
对了,还有弘历、弘昼,都是好孩子。那心声对老四不甚尊敬的样子,但对十三是真敬佩。
百官齐齐跪下叩首:“皇上圣明,臣等必当尽忠尽责,为皇上分忧解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皇恩。”
娘耶!说了半天,是要磨刀霍霍向朝臣吶!
当下都没了劝诫的心思,皇上直接下了圣旨,这番主动是不可能更改了。还是先好生整顿家族门下吧!
朝臣心思各异的迈出乾清宫门槛,回自己衙门处理公务,以及和交好的同僚继续窃窃私语。
今儿这些事不论个一二三四五来,别说是处理公务了,晚上睡觉都闭不上眼!
康熙帝留下了文华殿大学士李光地、翰林学士张廷玉、内务府总管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户部尚书希福纳,吏部尚书张鹏翮、刑部尚书张廷枢、礼部尚书黑硕咨和陈诜,兵部尚书殷特布和孙徵灏、工部尚书赫奕议事。
这太子立得突然,礼部和内务府是最忙的。授太子册宝的大礼极为繁杂。
大到主持祭告天地、社稷和宗庙仪式,按钦天监算出的吉日吉时準备仪仗、宫位,正式册立的诏书,发给各国君主的国书,各地大小官员的昭告。小到仪仗鼓乐的乐章选取,都得礼部先拟出章程来,再报与皇帝批示。最后还要经过多次彩排,确保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无一错漏。
内务府则要準备太子从头到脚各套吉服、朝服、常服包括配饰的赶制,东宫所有份例丝织、日用、摆件等。太子后院包括太子妃、侧福晋的吉服,日用份例,伺候的宫人太监等等,都由内务府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