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陈和还是实话实说了,当然经过刻意删改和大量美化,什麽“大郎君上进刻苦”之类。
李渊轻哼一声,他还不知道李承乾?
上进是有的,刻苦也是有的,但要说为了学习连进宫玩也顾不上,他就不那麽相信了。
“你实话实说,承乾是不是还跟朕怄气呢?”
“哎呦,您可真是多虑了。”陈和只能把当时的事说了,包括李承乾让他问李渊反思得怎麽样的事。笑道:“您瞧瞧,若大郎君果真怄气,直接与您说便是了,何必还要找理由呢?”
李渊想了想觉得有理,以李承乾的性子,更大可能直接跑到宫里问他,而不是避而不见。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失笑,换成其他人哪敢这麽对他,也只有这个小子,几次三番对他无礼,他竟也不生气。陈和说:“那是因为大郎君只把您当祖父,而不是帝王,您也把大郎君当孙子,而不是恒山郡王。祖父和孙子之间,自然没那麽多讲究。”
李渊感慨良久,终究没说什麽。
没过多久,炕孵法经过验证,开始大範围推广。与墨笔和铁锅不同,炕孵法的推广需要朝廷支持,各部门配合,不止孔颖达,就连李世民也越发忙碌。
朝廷出手果然非同凡响,炕孵法以长安为核心飞速往外传播,就是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想象中炕孵之法流传出去,商家应该会首先抓住商机,低成本地孵化一批家禽,百姓用比以前少很多的钱买到家禽苗,有条件的干脆自己孵一批,高高兴兴地养起来,只等长大了吃蛋或者宰了吃肉。
当然整体情况确实如此,只不过有些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
“掌柜,有即将破壳的鹅蛋吗?”
“不好意思客官,店里没有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