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多有见地啊!所以女孩子们一定不要放弃自己能够出去上班、工作创造价值的机会,不要听男人的“我养你”,不需要!自己如果没有经济能力,以后被支配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了!大家切记!
但即便当初管理员做了那麽多的努力,解决了妇女参政议政、男女婚姻平等、妇女团结联合等诸多关于妇女解放的重大问题,在很多偏远的地域,远远没能达成当初的希望。
所以,为女孩儿创办免费高中的张校长真是做了件了不起的大事!我一直记得她的校训,倒背如流,每一次看见都让我觉得很有力量。我看了她的纪录片,那些女孩子们在走廊里拼命背书的样子让我记忆深刻,真的,我希望所有的女孩子们都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觉得挣脱命运是不可能的。
想着将就凑合过一生、算了一辈子就这样了、想着一了百了的时候,多读一读这两句话,不要放弃啊,我们一定可以的呀!】
林菱清清脆脆的声音,像一阵风,吹透了这无望的世界。
无数的时空中,被丈夫殴打得鼻青脸肿的女子、被婆母关进柴房不许吃饭的女子、被绳索拴住手脚被丈夫典当贩卖的女子、背负着比自己还高的柴火步履蹒跚走在烈日下的女子、死了丈夫被夫家逼着要要殉节的女子、被呵斥不许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子、被硬生生掰断脚骨的女子……还有许多一辈子都被关在深宅大院里的女子,她们在无数不同的场景中茫茫然擡起头来。
那清澈的声音就像是雷霆响在她们的心头。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心好似揪成了一团,酸涩沿着喉头弥漫,熏红了已经哭干的眼眶。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滚烫的泪蓄满了眼眶,又被一双双红肿变形的手赶忙拭去,【“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是吗,原来我们不是牲口、不是赔钱货、丧门星吗?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那声音如风,穿透了群山一座座,终于抵达在声嘶力竭的哭喊之前。
秦汉唐等较为靠前的时空里,女子都生活得更为自由一些,虽没能取得与男人相同的地位,但能够看到的女子看完那《出嫁女》的片段,都大为震惊,不敢想象日后的女孩儿竟落得这样的下场!纷纷叱骂,有才能的不乏写文写诗批判这件事,没能力的便告诫自家的男丁们,休想如仙迹所言一般摆布她们!
否则她们立刻就回禀父母,改嫁!或是告上官府,叫法吏狠狠收拾一顿!
不知多少丈夫被揪着耳朵回了家,又不是多少父亲兄长在母亲嫂子的冷眼里睡了书房,也有不乏识文断字的女孩儿,细细咀嚼这几句话,藏如心中,反複地思量着,似乎每读一遍,便将一颗种子深埋在了心里。
唯独被骂得切中正心的,便是宋元明了。
文人士大夫们都眉头紧锁,对仙迹的言论十分不满,甚至认为妖言惑衆,要教坏女人不守规矩,激烈的反对之声传遍街头巷尾,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仙迹中提到的那些习俗,的确是不合理,有些骇人听闻了。
“又不是家家户户如此,仙迹以偏概全!”
“那出嫁女的嫂子偷人,难不成还打不得了?”
“男女有别,女人本来就另开一桌,男男女女混着像什麽?”
于是街头巷尾都在吵这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还有吵得急了眼,打起来的,但这些吵闹,又如何不是一件好事?以往,又有谁会为女人的事,如此大动干戈地吵呢?
清,雍正帝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只是悠悠地叹了口气:“这番话必将助长不知多少女子的野心,又要惹得天下生出动蕩了。”
这仙迹有时的确给他惹了些麻烦,不过女子嘛,能造成的麻烦也有限,何况满洲的旧俗一向重视“女亲”,祖母和婆婆的地位最高,旗人家里的姑奶奶们一向也不缠足、不闭门,尤其没出阁的“姑奶奶”,在家里说一不二,而且大多还参与打理家中财産、店铺、田地等家务大事,权威不在自己的叔父伯父之下。
比起明朝统治者大皱眉头,清初三位帝王都还算反应不大。
只不过嫁了人当了“媳妇”,姑奶奶们的身价也就跌了,便不能跟婆婆、姑奶奶们一块儿吃饭了,得站着伺候用膳。但也不意味着,满人家的姑娘嫁了人就成了鱼目,媳妇可是要管家的,手握实权,站着伺候不过是孝道。
当爷们的有错,叫媳妇告到婆婆那里,爷们也得给媳妇赔不是呢!尤其德才兼备善于管家的媳妇,若是家族里其他兄弟有分家産、分家等大事,还要被请过去当公证人呢,故而在大清,有许多旗人都是老母亲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