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禁城主要还是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没有囊括游山玩水的园子,所以大家去了故宫都会感叹御花园怎麽那麽小,因为那不过是个让皇帝后妃们散步的地方,真正游玩的地方是在西苑以及北海等地建的园子,还有祭天的地方也在宫外,这和唐汉宫殿不同。
如果要类比,要将紫禁城外围的“皇城”拿去对比大明宫与未央宫才比较合理,不过啊,能够营造巨大宫殿的千年巨木到了明清时期早就没了,所以营造的宫殿也不可能恢複到两千年之前的规模,这与建筑技术无关,主要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然乾隆也不会假借重修明长陵和永陵的名头,把咱们朱迪长陵的金丝楠木拿来用了。】
明永乐年间,听完最后一句话,前面一切分析紫禁城大小的话题都被永乐帝抛诸脑后了,他顿时额角的青筋暴起。
“占了朕的紫禁城,还要拿朕的金丝楠木??”
林爷爷看到网友的话,笑道:
【前面都说得很有道理,但这个乾隆派人盗取金丝楠木这件事,也是个民间传闻,大家别当真。清朝因为距离我们太近了,所以真真假假的传闻比别的朝代都多得多,乾隆时期社会虽然贫富差距非常大,但乾隆和他的朝廷是不缺钱的,四川的大山中盛産金丝楠木,虽说运输艰难,但应该不会连金丝楠木都不够用。】
永乐帝微微松了口气,但又没完全松。
毕竟谁知道这传闻是真是假?后人也无法确定啊!
清朝,乾隆冷冷地哼了一声,他愈发对这个神奇的系统与林菱的意见都大大的!
仙迹为何总是污蔑他?他修缮明十三陵是出于真心,怎麽还这样挖苦他?他哪里就沦落到要去盗墓的境地了!
林菱倒是知道,笑笑道:
【就像有人说乾隆的审美问题,其实乾隆早期的审美和他爹四爷一样,还都挺小清新的哦!你们猜他后来为什麽会变成农家乐审美?原因其实还挺破次元壁的!跟当时西方有关系!】
乾隆不由黑了脸:什麽叫农家乐审美?这又是编排了他什麽!
林爷爷也提议道:
【故宫虽说是明清两代六百年的皇宫,但如今很可惜,我们现在留存的文物大多都是清朝的了,尤其以乾隆朝的最多,毕竟乾隆是一位和他父亲雍正截然不同的皇帝,他的东西不仅丰富也很有特点,要不等会先去珍宝馆看看?里面能清楚地看到乾隆审美的演变呢。】
第76章 珍宝馆(清朝出没)
【珍宝馆在故宫的宁寿宫区域,当年也是专门为了乾隆帝在退政当太上皇以后居住而建造的太上皇宫殿,不过嘛,咱们的乾小四口是心非得很,就算退位了也紧握权利不放,最终也没住进去。】
林菱与爷爷两人研究了一下路牌,便一边与网友们聊乾隆一边往那边慢慢地走,沿途经过各处宫殿也会驻足欣赏,故宫经历过战火与岁月的淘洗,特别有种厚重的美感,但有时候走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宫巷,看着窄窄长长的巷子,两面红墙围拥着,又无端端让人察觉到一点中式的恐惧,如果故宫能够夜游……这或许不大可能,但若是横店複刻的故宫能够夜游,应该也挺有中式恐怖的剧本杀氛围感的。
而听见林菱说起乾隆,清朝的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各有各的好奇,康熙此时的时空下,乾隆还在他额娘钮祜禄氏的肚子里,因此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孙子,总归是没有那麽多複杂的情绪,反倒因仙迹曾经随口提过一句:“康乾盛世”,他对这个孙儿便是期待好奇大过那些做诗不好之流的揶揄之词。
仙迹喜爱揶揄帝王,也不是奇事了。
康熙自个也被嘲成了“康师傅”,他还算是有些肚量的皇帝,不至于隔着几百年的光阴在这儿无畏跳脚。
一开始不高兴是自然的,后来嘛,也就勉强接受了。
至少“师傅”一词,在宫里是指代老师与先生的,康熙自我安慰地说服自己:叫自己为“康先生”或是“康老师”,怎麽不算……是一种尊崇呢?
能得“康乾盛世”一词,想必他这个孙儿在治国理政方面是不大差的。而这个词也安抚了很多个康熙为了晚清末日而无法成眠的夜晚,总归大清不像秦隋二朝昙花一现,也不会如元朝一般,骤病消亡,更不会像宋朝一般,偏安一隅。
大清比那些朝代,岂不是都强得多了!
而雍正帝,却心绪十分不佳,他是个严于律己同时也严于律人的帝王,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只要踩到底线,立刻便弃之不用,比如被他过继给老八的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