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公主捂嘴笑:“好好好,我不说了。”
马皇后看着她们姊妹几个玩笑,也不阻止,她眼眸里满是笑意,毕竟女儿家能够如此无拘无束的时候,也就闺阁里这几年了。她想着,低头轻轻拍了拍离她最近的徐氏的手。
今年,朱元璋虽与徐达透露了想要结亲的想法,但婚事终究还没定下,但仙迹却已将她的终身大事与日后会诞下三个儿子都说了出来,怎能不叫徐氏面上发烫?
还有便是……她无不忧虑地对马皇后道:“娘娘,日后燕王也是无奈之举,还望娘娘与陛下体恤如今的燕王,还有徐家也……”
“放心吧,陛下不是不明辨是非的人,况且夫唱妇随,你已经做得够好了。”马皇后慈爱地打断了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心吧,我不会看错人。”
就好似应和马皇后这句话一般,视频中也说道:
【在正式成婚之前,徐大姑娘便已被选入宫中,“日侍马皇后左右”,并且深受马皇后喜爱,能够“列诸妇之后”、“独被宠眷”。因此朱棣与徐大姑娘并非盲婚哑嫁,而是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基础与信任或许也源于此。
洪武九年,徐大姑娘被册封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燕王府上下从此都由她一人打理,将燕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让朱棣日后在立后册文中回忆起这一段,情真意切地说:“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徐王妃的辛苦与功劳,朱棣都看在眼里。】
徐氏听到此,也不免心头怦然而跳。
她想起了那个会悄悄趁着清晨,在她居所窗沿上悄悄放一支折枝的少年朱棣,也想起了许多个在一重重宫闱中,每一个偶然得见的黄昏,以及少年有些腼腆的笑容。
【两人在北平二十多年,感情深厚,我们也都知道,明成祖朱棣与生了二十多个儿子的父亲朱元璋不同,他一辈子拢共只有九名子女,而前七人皆为徐王妃所出,在徐王妃身体没有出问题之前,朱棣从未与其他人诞育子女。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北平保卫战之际。】
马皇后听到此,面色微微一变,她望向还有些懵懂的徐氏,心疼地抚了抚她的发:“孩子,哪怕是贤惠尽心侍奉丈夫,也要记得顾好自己的身子骨,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虽说多子多福,但还未坐稳月子、身子全然恢複之前便接着往下生,却是伤身至极的事情。如今说给你听,你不要羞,这话不会传出去,只是我的肺腑之言。”
徐氏红着脸低头称是。
她如今还不大明白人伦之事,但马皇后是她极敬爱的娘娘,马皇后的话她定会好好的记在心中。
【此时,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已经在路上了,而朱棣在九月一日还得到了永平(今河北卢龙)守将郭亮报告,江阴侯吴高带辽东兵来攻。永平离北平也就400余里。十天后,朱棣又接报,李景隆军已到达河间,距北平350里。
辽东兵能征善战,倘若永平失陷,辽东兵直扑北平,南边李景隆同时北进,势必形成两面夹击,北平的形势就很危急了。朱棣果断决定,先援救永平,而李景隆一定会乘势进兵攻击北平,只要北平守住之后,待奸灭辽东兵之后,回师夹击李景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前殿,朱元璋也对朱棣这番大胆且极具前瞻性的战术布置眼眸一亮,但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大声叫好,省得那龟儿得意忘形。
傅友德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笑吟吟地看向朱棣:“燕王的探马不凡啊。”北平附近的任何风水草地都瞒不过他。也正因他掌握的信息及时、完成,他才能立刻做出援救永宁的判断。
徐达没说话。
他心绪还停留在女儿因生育而“身体出问题”这句话上。
难道女儿寿数不长……徐达心疼不已。
耿炳文却在思索后也赞道:“燕王救永平这一招的确妙,北平为饵将李景隆吸引在城下,此时燕王救永平,目的就是要引李景隆来攻。辽东兵吴高,听到燕王来救永平,一定会后退。这样,燕王就可一举解围永平而破李景隆。”
“兵出在外,可避免坐以待困。”朱元璋也忍不住评价了一句,“坚城若是久攻不下,其师必惫,就会由强变弱。这样老四就能以逸待劳,但北平也要一定能守住才行。”
这却是废话了,北平要是没守住,永乐大帝也就不在了。
【而这一战的关键便是要让北平硬抗住五十万大军,因此确定了这个战术以后,朱棣嘱徐王妃与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只须坚守决不可轻易出战。他们只要拖延时间,等他回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