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这后世女子的“历史”中,他也是这样打算的吧?他早已计划好了大秦的将来,唯独漏算了李斯与赵高的私心,大秦非但没能休养生息,还迎来了残暴愚蠢的秦二世。
每每想起,嬴政都觉怒至肺腑想杀人,却又忍不住一想再想,心生悲戚。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肆入侵上谷郡。汉武帝闻得军报,大怒,决心正式对匈奴宣战!其实早在这次龙城之战之前,即便还在窦太后秉政的阴影之下,汉武帝也已经悄悄做了很多反击匈奴的準备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
比如我们熟知的张骞,他在汉武帝继位第二年便被汉武帝派遣出访西域,我们如今说起张骞,大多只知道他凿空西域,为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其实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出使西域是为了争取大月氏为汉朝盟国,从而孤立匈奴,以便日后能够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可惜,张骞背负着汉武帝乃至整个帝国的希望,却在穿越河西走廊时,不幸碰到了匈奴骑兵,他们一行百余人全部都被匈奴俘虏。
而这一俘虏就是十年之久!
这十年间,张骞与汉使团受尽匈奴折磨,但不论匈奴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也不愿辱君,十年“持汉节不失”,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重要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他在痛苦与煎熬中始终守望着汉地,终于等到匈奴人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其不备,带领随从拼死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这也是张骞最令人敬佩的一点——此时距离他离开长安、距离汉武帝交给他这个任务已经十年之久。哪怕他此时返回长安,汉武帝也不会怪罪他,只会嘉奖他的忠诚。要知道,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是汉代郎官。历史上虽未记载张骞的家世,但西汉“郎官”一职,大多选自贵族子弟,或是家中富庶买官者,因此我个人认为,张骞应当出身世家,比起现在很多人认为张骞是汉中郡的商贾或是富农之子,后经吏员选拔担任郎官,更具说服力。
不论是富农之子还是士族子弟,张骞都曾是个仕途顺遂、无忧无虑的长安少年郎,但就是这样一个从没遭受过挫折的人,他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家国的忠诚战胜了所有困难。从匈奴出逃后他没有退缩,居然还坚定地朝大月氏艰难跋涉!
但也多亏了张骞的执着,他不仅为汉武帝打通西域丝绸之路,把沿途西域诸国的位置、特産、人口、城市、兵力情况都记录在案,还为大汉带回了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汗血马美丽忠诚,速度快、耐力还高,如今欧洲等国的名马几乎都有汗血马的血统。除了马匹,张骞还带回了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蔔、香菜、大蒜、芝麻等农作物,苜蓿可是“牧草之王”,産量高又营养丰富,各类畜禽均可食,是养马养牛的好东西!芝麻也能榨油……如今我们能吃到这些常见蔬菜水果,可都要感谢张骞啊!】
林菱也笑着插嘴:【要不现在网友怎麽都说张骞和郑和是所有吃货的神,你可以永远相信张骞和郑和,两位老祖宗带回来的东西除了好吃,都是有用的!张骞和郑和没带回来的,都是难吃又没用的,老祖宗严选你值得信赖!】
【不过……】
想到了一样食物,林菱的脸不由皱了起来。
【听说香菜也是张骞甄选带回来的!张骞为什麽要带香菜回来啊?!老祖宗居然爱吃香菜吗?啊!不吃香菜星人请扣1!】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惊喜地对胖大儿子与好孙子道:“郑和!仙迹说郑和!朕就说开海百利无一害,你们偏偏心疼银子!看,仙迹也赞美郑和,将他与张骞相提比论!”
朱高炽讪笑着点头,他不敢反驳老爹,心中却在暗暗叹息发愁:如今户部已入不敷出,这分明就是赔本买卖,但爹听见仙迹说起郑和,定会更加坚定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耗费的巨额钱财又该去哪里生呢?
哎!百姓终苦矣!
朱瞻基却在想:香菜是不是胡荽?
不难吃啊!分明很香……
建元二年,漠北。
干燥淩冽的风割着张骞的脸,他与堂邑父身披破烂打绺的羊皮蜷缩在帐篷角落里,匈奴人正恶狠狠地看守在一旁,两人一直没有露出任何异样,只是在听到张骞被囚禁十年之久时相互对视了一眼,堂邑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紧紧握住他的手。
张骞却低头短暂地一笑,用汉中郡方言低声道:“甘父不要哭,我知道我们终将能逃出去,十年又如何!能为陛下通西域,骞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