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的人考核自然要考大清律法,其它种种也是各有各的分类。

最后大家定下了三门考试。

首先是《大清国是》的基础考核,所有官员统一参加。

三年的时间过去,大清国是一套书已经完全发了出来,这涉及到大清制度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大清国是,是一个用通俗的语言写出来的,所有人都能够看懂的《钦定大清会典》摘要版。

当然了,这个年代,还没有《钦定大清会典》,这玩意儿是乾隆让人编写的。

清前期,各种规章制度实际上并不是很规範,所以才会有后面乾隆编写《钦定大清会典》来规範所有的事例。

大清国是,除了前面最基础的一二三之外,又细分了各种比如科考篇、各部篇、官员篇、办事篇等等。

因为编写的通俗易懂,现在北京城内,识字的人基本上就是人手一册,作为他们的办事大全。

做什麽事儿,找什麽人,去什麽衙门,清清楚楚的写在了上面,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大清办事指南。

最后书籍的总编辑,自然加上了康熙他老人家的名字,胤禛以及胤祉跟在后面,内阁学士大学士以及各部门也挂在后面。

可以说是一个阵容豪华的,所有读书人都不得不买的一册书。

所有官员必须熟读大清国是,这一门算是统考,也是康熙和胤禛在商议之后,培养我们自己的读书人的关键点之一。

科考他们还不怎麽敢去动,毕竟科举考试这麽多年,对于那些文人来说,就是命根子,稍微改动一点点,就会引起剧烈的反对。

但,官员的考核又不一样,你都当官了,不遵守要求,那就滚蛋!

第二就是基础理论篇,由各个部门出题,最后康熙、学士以及大学士来做最后的决断确定题目内容。

第三自然就是最开始胤祉提到的实际操作篇了。

“如此甚好。”康熙欣慰又担忧的看着自己两个一直搞事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