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

反而慧贤皇贵妃和嘉妃不是,她们两是因为阿玛是先帝的心腹,所以早早就在先帝那里挂了名,由先帝直接指婚。

即便是当年先帝没有病重定下弘历为储君,她们两都是有可能被指给宗室,比如仁皇帝朝的曹家姑娘当时就被仁皇帝直接抬旗指给了平郡王做嫡福晋,这种指婚也可能是指给满洲八旗大族子嗣,最差都是一个自行婚嫁。

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利益上,怡嫔自然是不愿意亲妹妹入宫成为后妃,别说什么帮自己争宠的鬼话,怡嫔才不信了,若她妹妹得宠,倒时候谁会是怡嫔,还未曾可知了。

但娘家有一句话打动了怡嫔。

皇子!

没有皇子的后妃,日后可全的看新帝的脸色,即便是如先帝和弘历这般对那些太妃态度还不错的皇帝,那些太妃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明面上份例这些自然没有亏待众多太妃什么。

可问题是,规矩是规矩,人的五感感受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布料。

规矩里布料多少匹,内务府肯定会老老实实一匹不差的给你,连类别都不会有错。

可问题是送到你手上的布料,是不是你喜欢的花色,质量好不好,气味如何,那可就不一样了。

穿几十年都不会烂的丝绸是丝绸,手一扯就烂的丝绸,难道都不是丝绸?

所以说现实和理论,永远差十八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