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数月,朝廷终于认可了佟国纲为国捐躯的英勇后,鄂伦岱替佟家接过抚恤和恩赏,然后进了宫,对着胤礽行了一个大礼。

人死怨消,不管以前鄂伦岱多么看不起佟国纲,至少在战死沙场这件事上,佟国纲叫鄂伦岱第一次心生敬佩。

他已经暗中打听过当时的情况,知道佟国纲完全可以听令于福全,安心休息,眼睁睁的看着噶尔丹逃走,反正主将是福全,即便有错,也不关他的事。

然而佟国纲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的义无反顾的出战,以命相搏,拦住了噶尔丹,等到了胤褆带兵前来,为大清永除后患。

胤礽告诉鄂伦岱,佟国纲这一个决定,和不畏死的奋战,才是此役大获全胜的最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让噶尔丹逃回西域,那他毕竟会卷土重来,而下次再战,没人能知道准噶尔部会不会准备充分,没人能确定,大清的火器能不能有如这次一般的奇效。

而一旦不能以火炮远距离取胜,两军必然会进入肉搏阶段,届时就算大清能以人数取胜,也会损失惨重,绝不是千余牺牲就能结束战争的。

历史上的康熙准噶尔,离京数年,损伤人力财力无数,而如今,他们只一役便永绝后患,之后数年,大清的财政再不用大半支持战事,而是可以转向民生,必将给百姓带来福祉。

而这一切,最大的功臣本该是福全,可泼天的功劳胤礽已经送给他了,他却刚愎自用不肯听令,幸而有佟国纲坚持带人阻截噶尔丹,才有今日的局面。

胤礽在心里是十分感念佟国纲的,所以佟国纲的葬礼极尽哀荣,他虽困在宫中,却也派人送了厚礼,并嘱托常宁、胤褆代为前往,送佟国纲最后一程。

只可惜他能为佟国纲做的仅仅是保住他忠心报国的壮烈之名,却无法替他和那些阵亡的将士真正讨一个公道,福全就算失了宗室的支持,没了首功,丢了宗人府,却依旧还是裕亲王。

胤礽没有下马,他平静了一下心情,然后对鄂伦岱道:“佟国维如今正在四处打点,想要承袭佟国公,我不愿意给他。鄂伦岱,我再问你一次,如今,你可愿意继承佟国纲的国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