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齐衡反驳道:“二叔你刚才说政治,政治不就是势均力敌的时候一人退一步求得妥协吗?如果太后答应了这件事退了一步,那官家岂不是更没理由坚持北境屯兵进攻西夏了?”

顾廷烨不禁语塞,盛长柏却道:“元若,官家并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的是,如果他退让一次,就得次次退让了。官家登基三年了,先帝的孝也守完了,他想雄鹰展翅大展宏图,不想再和太后来来回回进进退退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虽然同意你说的没错,却仍然和仲怀一起站在官家这边的缘故。太后虽然心怀家国乃是女中豪杰,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最多只是守成之主,并不能带着我们收复故土。”

这个道理,齐衡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他有他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虽然齐衡承诺过张茂则,只要一日在朝为官,就必须唯曹太后马首是瞻,不过这并不是他在濮议之争中力挺大娘娘的主要原因。

再说了,这个原因也不能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理解。

顾廷烨只会说,反正邕王已经死了,反正明兰你已经娶了,反正你答应张茂则的话口说无凭,何苦坚持?

除了这个不能说的秘密,齐衡自有他的理由:“二哥,你固然说得有道理,可你有没有站在太后的立场上想一想?既然大家都觉得濮安懿王是皇考还是皇伯只是个面子问题,为何定要叫太后让步呢?太后毕竟是长辈不是?如果岳父大人不顾祖母这个嫡母在堂,非要给自己的生母正名,你会站在哪一边呢?”

齐衡此话一出,盛长柏也只能闭嘴。

桓王作为中立人士看得很清楚,叹口气劝和:“仲怀,则诚,你们有你们的道理,只是元若说得也没错啊!”

顾廷烨立即把矛头转向了他:“你还说,这是你赵家的天下,你这没骨气的,还做墙头草!”

桓王很无奈地说:“哎,仲怀,我是中立派,不是骑墙派,你可不能诬陷人!再说了,一边是我父亲,一边是我祖母,你要我怎么办啊?我支持父亲,刘贵妃就要跑去跟祖母告状;我支持祖母,不用刘贵妃开口,我爹爹就会给我一顿板子!我能保持中立,就已经很有骨气了好不好!不像刘贵妃两边讨好,在我爹爹面前骂太后,在太后跟前骂你和国舅!”

说到这里桓王突然开了脑洞:“啊,你瞧我们这些人家里,不是儿子有后妈就是爹爹有小娘,唯有元若家里没有这些花花肠子。齐国公和郡主一夫一妻恩爱到老,所以元若才会这样大道直行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一根筋吧?”

众人:……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