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从宇文大都到巴山巫峡,何止十万八千里路,元致护着她扶棂南下,一路穿大漠、过黄河,经过崇山峻岭、深谷大江,经历好一番旅途才于两个多月后再次回到了巫峡樱霞峰。

元致亲手替宇文冲下葬,周濛则认认真真替二位尊长完整题写了墓碑,之前的墓碑上连他们名字都不敢写,好在如今再不必有什么顾忌,另外,她还花心思题了墓志。

时光飞逝,做完这些并不复杂的事情,竟也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临走的时候,周濛在二老的墓前长跪不起,她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与庇佑。

三代人的理想,甚至包括宇文冲当初跟随元焘初创北燕时的雄心壮志,如今都实现了,她带着王念君的记忆见证了这一切的变迁,但愿这能令她安息。

她也庆幸自己在六年前的那个寒冬选择了走出江夏,一路走来,无愧无悔。

离开了巫峡,原本以为这下终于要回敦煌了,计划却再次改变,元致转交给她一封信,居然是周劭写给她的,请她有空时去一趟洛阳,他有事找她谈。

兄长邀她去洛阳,那就去呗,算起来,他们兄妹俩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上回见周劭还是她刚刚从昏睡中醒来的时候,他微服私访到敦煌看望她。

此后一个月,她掉头向东,先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于中下游荆州夏口下船,然后走陆路北上。

这一路上,元致依旧陪在她身边。

洛阳之行是计划之外的旅程,但他没说要走,她也没问他为什么不走,好像自然而然地,两个人都觉得他们应该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周濛倒是多了一层顾虑,因为在洛阳,她必须恢复长公主的身份,元致这个北燕王更是朝野瞩目,到时候,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天天粘在一块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