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就和太皇太后说起番茄的其他做法,什么用白糖伴着吃啦,和茄子炒一炒拌面条啦……
太皇太后不由和苏麻喇姑笑道:“你道老五会琢磨吃的是随谁?”
苏麻喇姑:“……原来是随了皇上,这就不奇怪了。”
康熙:“……朕虽然会吃,却不像老五那样嘴馋。”
太皇太后:“啊对对对……”
康熙:“……”
太皇太后又问起放足的事情,“听太后说,民间许多人以为放足的事情是哀家提的?”
康熙颔首,“就因为有您,这次推行的才比之前几次顺利。”他跟老祖宗自然是报喜不报忧,不过这次的效果确实比之前几次完全无人理会好一些了。
回京头几日皇子们都担心老祖宗的病情,关于推行放足的奏折一直没写,这两日太皇太后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些,几个孩子的奏折才陆续送到康熙跟前。
胤禔的建议简单粗暴,让官兵挨个人家检查,不给儿女放足的一律抓起来刑罚伺候。
胤礽的建议就温和许多,还是以教化为主,把一些提倡三寸金莲的戏文都禁了,然后让文人写一些宣扬放足的戏文排演。
胤祉的建议和胤礽差不多,戏文小说以后都不能再夸三寸金莲的好。
胤禛的角度则不太一样,他的建议主要是针对各地乡绅的,让各地官员派人去检查当地乡绅富户的家中女眷,如有违令者重罚,每家多交三成税。
胤禛还在奏折里写了这样做的必要性,乡绅在当地的威望很高,他们的态度影响着当地百姓。如果他们家中的女子都放足了,百姓们自会效仿。而最难管的也是这些人,大多和当地官员勾结,官员未必会查他们。因此,这些人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对象。
考虑到很可能出现官员包庇的问题,胤禛还建议官员之间可以互相检举,若检举属实,有重赏。
胤禛和胤祉一直都是一起上课的,俩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怎么就相差这么大?
康熙更希望胤礽能有这样深谙人心的洞察力,可惜这点传给了老四。
以后可以把老四安排到吏部去。
大概是上次他说老五只知道罚款,这次老五在奏折里并不写罚款了,而是建议给放足女子赏钱。以鼓励的方式,让百姓们给家中女孩放足。他也说了原因,穷苦百姓的女孩们缠足寻医问药更困难,遭受的痛苦就更多,应当先解决让这些女孩子们先解开足纨。至于乡绅富户和官宦人家,则应以罚为主,这些人家☆仙☆女☆整☆理☆不缺钱,罚钱的效果不显著,就罚他们家的男子不能参加科举。
康熙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在心里感叹,老五这招够狠,和老四的建议结合一下,效果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