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野岭里忽然冒出来个告状的穷书生,怎么看都不对劲,先把人带回府上,有冤说冤有仇说仇,如果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关系,五城兵马司的大牢欢迎他。
说是荒郊野岭,其实也没有多荒,毕竟他们出来查看的是前几朝的城墙,周边的村落田庄还是挺多的。
但是在和亲王眼中,这些地方已经称得上人迹罕至。
事出反常必有妖,且让他看看这妖孽到底是冲着什么来的。
小果亲王第一次遇见这种场面正兴奋着,看不见“告状”的穷书生也不耽误他叭叭,“五哥,你以前出门遇见过拦车告状的吗?”
和亲王瞥了他一眼,“你上次跟我去江南,见过有人拦车吗?”
小果亲王想了想,诶嘿,还真没有。
和亲王的脸色不怎么好看,“真要有人这么个拦法,谁还敢出门?”
本朝对待官员的态度和前朝差不多,都是对百姓宽仁而待官员严苛。
洪武帝出身贫寒,从路边乞儿一路成为开国皇帝,对民间疾苦了如指掌,因此格外看重民意。
据说在洪武年间有些官员即便犯事儿获罪,只要他在民间声望高,百姓觉得他是个好官为他求情,消息上达天听,老朱便会觉得那个犯事儿的官儿也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要是犯的错不算太大,说不准还能给他升个官儿。
这种事情出现的多了,洪武年间的百姓对监督官员有着空前的热情,直接把御史的活儿都给干了,弄得御史喷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没办法,该喷的百姓都喷过了,他们再喷就是老调常谈,传出去还落得个口才连寻常百姓都不如,这让他们的脸面往哪儿隔?
洪武帝不觉得百姓告状是坏事儿,不仅如此,他还鼓励百姓进京上访,如果百姓觉得他们心目中的好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各地乡老结伴进京找皇帝面奏都没关系。
皇帝高兴了,官员们的日子却不好过,谁希望管辖下动不动就有百姓进京告御状呢?
百姓进京告御状,首先吃挂落的就是当地的父母官,要不是父母官当的不好,百姓怎么会进京告御状?
没办法,天大地大皇帝最大,皇帝的态度明明白白,他们还能反着来不成?
别了别了,命重要。
本朝对百姓宽仁,但是这宽仁只是对不找事不惹事乖乖听话的百姓,若是百姓不听话上赶着找事,朝廷的手段也称得上残酷。
和亲王跟乾隆皇帝打小一起长大,对皇帝的想法再清楚不过,在他们家皇帝老哥眼里,百姓的话并不可信,他们的才智也没那么可靠。
一边是读完四书五经从科场上出来的读书人,一边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平头百姓,身为皇帝,乾隆显然更信任前者。
要是百姓夸两句官员就会高升,天底下所有的官都会想办法伪造民意,就算他是个贪官污吏,只要表面功夫做的好百姓也会被轻易欺骗觉得他是个好官。
连民意都是伪造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