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页

长安好+番外 非10 1279 字 1个月前

再看到那一句“巧得很,我刚好是李家人,先生不必为我而向世人行骗了”,骆观临不禁便生出有别于先前的感受。

此时,一直喋喋不休、全然没意识到“钱先生”在走神的胡粼感叹道:“难怪当年于汴水初见节使时,便觉节使有先太子效的风姿……原来竟是同父所出,难怪啊。”

骆观临精准回神,蓦地看向胡粼。

照此说来……总不能,莫非……节使她,的确是真的?!

骆观临自顾震惊之际,胡粼询问:“先生可知节使,不——殿下她何时动身返回洛阳?”

“昨日已去信催促……”骆观临的思绪有些发散,却不耽误回话:“处理罢接任储君的后续之事,应当就可以回来了。”

胡粼点头:“殿下如今名正言顺,最好还是占了入主京畿的先机,如此才是上策……”

先前是挟天子的节使,名不正言不顺,任由荣王先去讨伐卞军便也罢了。可此时是位高权重的储君,这先机为何不占呢?

若荣王见势不利,否定节使的皇室身份,入主京师后在一些人的“请求”下就此登基,到时便会是一场注定耗时日久的风波争夺。

胡粼的想法是很切合当下实际的变通之法,骆观临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在信上也再三提醒了自家主公。

但此时骆观临的脑子被另一件事占据了,胡粼走后,换他彻夜难眠。

深夜,骆观临自榻上起身,披衣至窗下,望着夜幕,心中渐有了答案。

此处院中也有一颗枣树,他仿佛又看到听到那晚她允诺过会扶持李氏子弟之后,那一句真挚的:【必不叫先生失望。】

原来,他的主公从未欺骗过他。

骆观临无声笑了笑,眼底沾染了少许夜色的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