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让两头豺狼互搏,却也好过让朝廷被一口啃噬殆尽!
然而他们所不清楚的是,常岁宁用以驻扎洛阳的兵力此时不足两万,其余兵力皆分散在河南道及河北道各州,短时日内并无法调集大量兵力。
而常岁宁此刻远在阴山前线,尚不知京畿具体情形,洛阳城中真正可以代为做主的人是骆观临。
骆观临反复思量并与众军士幕僚再三商榷之后,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骆观临纵观大局,此刻无比清楚,这场来势汹汹由民愤而起的浩劫,已非是他们可以阻止的,若非要在此时插手,便是中计……中荣王所设之计。
此事发生得太过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而卞春梁这一路而来太过顺畅,若说其中没有荣王的手笔,骆观临绝不相信。
女帝中计了。
从决定出兵山南西道的那一刻起,女帝便已经中计了。
而若洛阳在此时代表节使出兵,便等同要正面与卞军及民心互搏,胜负难料之下,至少也要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到那时,受益的渔翁,便只有荣王府。
是否要出兵援助京师,这不是对道德底线的考验,而是一个巨大的诱饵。
卞军此时距离京畿只剩一步之遥,一路上所带来的动荡死伤已经无可挽回,卞军也未留给任何人阻拦的机会。
至此,京师易主几乎已成定局,若此时出兵,必然无关道德,更无关忠诚,而只出于一个政治目的动机——趁乱入主京师!
这是一个庞大的诱惑,皇权咫尺可望,骆观临也一度心动,可他很快冷静下来……
因为节使带走了大半兵力,并仍在陆续调兵去往北境,此时洛阳可以调用的兵力不多,若将分散驻守在各处的兵力召集而来,便会让初才平定的各州陷入空守,而一旦失去了兵力威慑,那些尚且没有养出忠诚觉悟的人,定会借机起事……一个不慎,便会让节使辛辛苦苦平定的局面再次重归动荡,使无数百姓再次陷入煎熬流离。
而即便如此,没有节使亲自坐镇领兵,他们赶赴京师对上卞军,也绝无轻松稳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