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她待他们顾家,也并无欺凌折辱,他们的族人在无二院中深得上下礼待敬重。
但想要为族中谋活路,单凭教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他们面对朝廷暴力剪杀士族势力时,所悟得最大的收获。
还有那卞春梁,一路杀尽了不知多少士族人家,烧了不知多少藏书,无数士族愤怒胆寒,却也无能为力。
哪怕改变数百年来的认知是无比艰难的,但他们也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守着藏书高贵度日的日子,已经要结束了。
而他们这些三流世家,并不似崔氏那般庞大,没有于观望间多方下注的资本,当下,他们只能择一良木而栖。
确切来说,自从他们接受了常岁宁的庇护开始,便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眼下他们只是终于决定抛弃了观望和犹豫。
常岁宁升任节度使的消息传开后,今日顾修出门和蒋海长谈了一场。
蒋海有句话说得直白却有道理——顾家若再这么犹豫下去,来日常岁宁出事时,顾家躲不掉,但常岁宁成事时,论起分好处,顾家只能排在后头。
又长谈半个时辰后,顾修终于下了决定:“从族中再挑三十人,请常刺史选用吧。”
刺史府中或已不缺人用,但她接手了整个淮南道,负责节度使名下事务的人员,必然很快要开始选拔任用了。
他们此时表态,应也还算及时。
顾修又道:“让人传信给虞家,告知此事。”
虞家一向与顾家相互依存同进退。
“你若想去常刺史手下做事,便回去好好看书,以备常刺史选用。”顾修看向次子:“刺史府大约是没什么兴趣养一只不干活的孔雀的。”
顾二郎忙道:“父亲放心,儿子必会把握住这次机会!”
言毕,便告退而去,准备读书去了。
此一晚,因郑潮的到来,江都城中的形势又有些微改变,而诸如此类的改变,每日都在江都城中无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