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长安好+番外 非10 1206 字 1个月前

没法子,谁让他与常刺史相逢于微末之时呢?

咳,也不对,微末的始终是他,那时常刺史已是军中总教头了……彼时,常刺史令人寻了百人,从流民百姓再到他们这些文人,只为“代万民”书徐正业罪状。

想当初那封七十三日杀徐贼的檄文,他也是提供了一些创作思路的,包括鼓励常刺史加入一些“趁机壮大自身声名,以固人心”的巧思——

彼时,他还曾因待常刺史稍显谄媚,而招来同行文人不齿,但稍作思量后,大家又大多选择加入了他。

事实证明,他是如此地高瞻远瞩!

且他又是如此地乐于分享,就在昨晚,他已给彼时同样参与了檄文创作的同伴们写了信,邀他们同来、速来江都共事!

而第二个叫吕秀才激动之处,便在于他笔下的银钱数目了,他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且仍有源源不断的银钱在被抬入刺史府,单是外面清点的便有数十人,数不完,根本数不完。

所以说,谁说徐正业已彻底掏空了江都城的?

真正被掏空的从来只是穷苦百姓而已,这些富商们,依然肥得流油!

想到这些银钱将会被用在重建江都,抚恤民众等切实之举之上,吕秀才不禁觉得,常刺史此举,未尝不是一种很官方的劫富济贫。

且常刺史的劫富济贫,也称得上“盗亦有道”,翻看了江都往年商户赋税数额,整理了名册出来,谁是大户,便一目了然——

毕竟上行下效,各路说法乱飞,眼看这些大商户们“出钱自保”,小商户们也“不敢不从”,手中没钱的,只能去腾挪借用,也要捧到刺史府来。

但不在大户名单之上的,常刺史皆不曾收下。又让底下的人细致说清其中因由,给那些小商户们喂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