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页

长安好+番外 非10 1210 字 1个月前

喝茶哪里都能喝,她回去便是拿茶壶、拿水桶来灌都使得,怎就缺人家这一盏?这一盏茶若喝下去,便将自知之明给喝没了。

她这孽障儿子脑子进水未干,她这当娘的,若再不摆清自己的身份,真拿长辈贵客自居,一时不当紧,那日后呢?何来长久可言?

她看人准不会错,这位常刺史虽是个年少女郎,周身气度却很不一般,一看便是能成大事的……

儿子昨晚也说了,这是个有“野心”的,如此,她可得将这棵大树抱紧了才行呐。

当娘的不愿坐,孝字当头,骆观临也不好坐了,只有站着说话,他心中装着盐政之事,头一日“上任”,此刻便干脆接着往下道:“……如今私盐之所以在江都及各处盛行,除了私盐贩子趁乱猖獗之外,另还有一个原因,不知常刺史有无想过。”

第335章 好多钱呢

“想过。”常岁宁接过喜儿递来的茶水,边道:“是盐价。”

于百姓而言,盐是必不可少之物,于大盛朝廷而言,盐政盐税则是一项极大的财政收入,故而,食盐于上于下,皆关乎国朝根本。

大盛效仿前朝的官盐制,而又在前朝的基础上多次加以改良补充,但大致方向不变,同样是设立盐场,监管盐户制盐,朝廷从盐户手中购得食盐后,再卖给各大盐商手中,由盐商们负责售往各处。

而私盐贩子,便是那些越过官府,暗中向盐户拿盐、更甚是私自制盐者。

他们往往以低价将盐售卖出去,不单扰乱盐市秩序,触犯了朝廷的税收利益,因缺少监管,盐的品质有时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这且是时局平稳时的弊端,乱世时的私盐贩子扮演的角色,便又多半与动乱二字挂钩。

但又如骆观临方才所言,近年来私盐之所以盛行,并不单单只是因为私盐贩子的猖獗。

买卖二字,买字在前,先有买才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