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好胜心让人很难评价,但此人的能力,从汴水一战来看,虽必然有夸大之处,却多少也应是有一些本领在的……
鉴于这份苦差目前也无更好人选,便有大臣试着道:“陛下,此提议未尝不可……宁远将军虽年少缺乏经验,但有常大将军在旁,恰可弥补其短缺。”
有几人出声附和。
圣册帝不置可否,依旧问那监军太监:“除此之外,宁远将军可是还说了什么?”
魏叔易也在等。
这监军太监方才答话时神情便犹豫不决,若她只是单单请旨抗倭,此等值得赞允之事,绝不至于让这太监有如此反应。
果然——
“是……”那太监垂着头,道:“奴此番临行前,陛下曾有交代在先,让奴见到宁远将军之后,代陛下问一句宁远将军立下如此大功,可有想要的赏赐,若是暂时没有,可以先好好思量一番,待来日回京领赏时可当面向陛下言明——”
问有功之臣想要何等赏赐,这是帝王爱重功臣的体现,历来并不少见。
但身为功臣,面对如此询问,大多也只会象征性地提一些分量不重的请求,亦或是称一句“分内之事,不敢邀赏”。
但此刻见那监军太监神态,大多官员们皆隐隐意识到了不对劲,直觉告诉他们,接下来怕是会听到什么不寻常的走向——
这名监军太监,头一回见到常岁宁,是在润州。
那时三州皆平,他面对这位最大的功臣,自然百般恭敬谄媚,自然而然地,也就说出了帝王要他传达的话。
在监军太监看来,所谓的“将军可有想要的赏赐”,实则并非是一句真正意义的问话,而是一种帝心甚悦的传达。
彼时,那披着甲衣的少女对他点头,道了句——【多谢公公,我好好想想。】
面对这客气之言,监军太监笑着点头,截止到那时,一切都还很正常。
但他没想到的是……她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