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观临当初那一纸檄文,甚具煽动性,如今多处都有响应徐正业的声音,不止在江南之地。
那些响应之声真真假假,正如徐正业口中所谓的忠于李氏,不过是个利己的旗号而已,如今人人皆是徐正业,人人皆想成为徐正业。
这便代表着朝廷与女帝的威信势必会被削弱,而威信被削弱之下,许多政令的施行便会受阻或是被敷衍慢待。
所以,此番前来的钦差便很重要——若其能力欠缺不足,在此时局下,只怕很难及时调动到足够的兵力。
若又是个草包人物……
常岁宁想到这个可能便觉头皮一紧,若说她的老师患有厌蠢之症,那她便有草包恐惧之症。
这世间之大,千万个草包也容得下,生来即为草包也并非过错,但若将草包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那便是很大的灾难。
李逸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她此番必须与老常先行赶去拦截李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身先士卒了,出于考虑后续是否能有托底的助力及时赶到,常岁宁问:“可有探听到此番奉旨前来的钦差是何人?”
老康道:“有一位武将,未能探听出具体是何人,但可以确定的是,为首之人是出身郑国公府的那位魏侍郎。”
来的竟是魏叔易啊。
常岁宁几分意外。
满身心眼之密,可引发密集恐惧之症的魏叔易自然不在草包之列。
不过,江南局势混乱凶险,他一个实打实的文官……暂且不指望其它,姑且先祝他好运吧。
……
如此又行一日,常阔虽暂时仍未能等到钦差的音信,但却也添了五千人马助力。
他们遇到了寻来的楚行一行人。
楚行此前奉命在泗水一带阻击徐氏乱军,但打到一半就遇到了粮草供给不足的困境,他们几番令人向李逸催要粮草补给,但所得寥寥,好似打发蚂蚁。
没有粮草的仗打下去只能是个死字。
楚行设法于当地筹措,但也没能支撑太久,吃不饱饭,军心开始涣散,之后遭遇一场强攻,伤亡惨重,数万人马只剩五千人勉强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