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快切入正题:“世子醒来也有些时辰了,想必已听闻了大理寺如今审理那常家郎君的进程,应也知晓了在常家郎君口中您可为他作证一事——”
“是。”李录连忙就道:“我那日的确和常家郎君待在一处说过话……待明日,我便去往大理寺说明此事!”
见他一副自身虚弱至极,却仍急于想替人证明清白的模样,立在他身后的常岁宁只觉此人当真很擅长做戏,京师各大名角之列,当有他一席之地。
“是当去,但不急于明日,世子如今这般虚弱,岂能待身体如此儿戏?”内官一脸关切:“作证之事不急,世子理当先养上几日。”
李录:“可是常家郎君如今身陷囹圄……”
“但物证却是摆在那里的……”内官轻叹气:“世子心性纯直,须知人心难测。”
李录神色怔然:“公公的意思是……”
“奴什么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已明。”内官眼中含着善意提醒:“世子当日固然见过常家郎君,但并不曾同去同归,又焉知在分开之后,常家郎君去了何处,做了何事?”
李录面色微变,张口欲言,却又谨慎地顿住。
“奴此番前来,便是为了提醒世子,人不可尽信,话不可太满……”
内官最后道:“世子心仪常家娘子乃众所周知之事,但也不宜感情用事,如若遭人利用,存包庇之心,贸然与人作保,不慎做了伪证……只怕会给自身招来祸事。”
李录默然片刻,最终道:“是,录向来愚钝,多亏公公提醒。圣人一片苦心,录会谨记的。”
内官遂露出欣慰之色,行礼退去。
此行内官前来,提醒的重点在于“话不可说太满”,而内官的话也未说得太满,一切点到即止。归根结底,帝王行事,不需要与人解释得太清楚,只需告知“正确的做法”即可。
“看来……圣人已经做出选择了。”李录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