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长安好+番外 非10 1318 字 1个月前

有过节,身份不同寻常,并且同时参加了中秋芙蓉花宴和此次大云寺祈福的人——这是常岁宁暂时得出的线索范围。

而若再大胆一些去猜测的话,“此人”极有可能与长孙七娘子也有过节,或是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否则应当不至于在天子眼皮底下便痛下如此杀手。

但她对长孙萱之事了解太少,一时没办法做出更多猜测。

关于背后之人,如今常岁宁已圈定了大致范围,只待逐一排除深挖,她今日来观堂审,一是为了留意各方反应,试着能不能得出新的线索——

二来,便是想见阿兄一面。

此时亲眼见到常岁安平安无事,暂时并没有受过严刑逼供的迹象,常岁宁便放心了些。

幸而大理寺卿是姚翼,否则只怕单在长孙氏的施压下,她阿兄便不可能至今毫发未损。

有时在权势之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律法流程与道理可讲,这一点常岁宁很清楚。

虽未受太多皮外伤,但从未经历过这种事的少年人面对如此突然的罪名,这数日在牢中几乎不曾吃睡,人已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此时面对这场会审,少年竭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所言却一句句皆被驳回。

“可我当日前去大云寺祈福时,身上并未佩戴这枚丢失已久的玉佩,寺中见过我的人应当都能作证的!”

“纵然有人可以证明你当日不曾在腰间佩戴那枚玉佩,却也不能说明你不曾另行贴身携带——”

玉佩不在腰间,也可能在袖中,怀中,披风下。

非是审案者刁钻,而是办案理应严谨。

凡是不够严谨的,皆无法作为证据。

那刑部侍郎继而肃容问道:“且许多人都曾提起,你当日在后山处曾于人前消失许久,你远离众人之时,去了何处,又做了什么?可有人能够证明?”

这一个接一个的质问满含压迫之感,常岁安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不可慌乱。

冷静是有好处的,这让他未有因为害怕,便下意识地否认自己没有远离过人群。

他既然是清白的,那他便只需要如实作答,而不需要撒谎掩饰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