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长安好+番外 非10 1300 字 1个月前

他十二岁即来了大盛游学,对大盛的语言风俗皆了解颇深,自也知时下结社之风甚行,单是他们国子监内便有大大小小数十个。

所谓结社,或以书社、诗社、蹴鞠社等来做区分,再或是聚集一些脾性相投者结社互娱,不局限于某一种明确的活动喜好。

凡结社者,人数上虽无明言约束,但为保证紧密性,人数通常不会太多,往往至多不超过二十人。

国子监内最有名的寻梅诗社,便仅九人而已,且向来不轻易接纳新人,社规严苛,成社者是那位才名在外的宋显宋举人。

若谁人能进这寻梅诗社,于国子监内乃至京师之中,都是一桩极添光之事。

对上崔琅和胡焕热切的眸子,常岁宁点了头:“好。”

“师父来做社首!”崔琅雀跃不已:“那咱们社中如今已有四人了……不对,还要算上乔兄,那便五人了!”

想到自己进了常娘子的击鞠社,胡焕也欣喜万分到面色涨红——待回了家中,将这消息告知他父亲,父亲定高兴的能多吃三碗饭!

“那是否要招募些新的社友?”昔致远询问道。

崔琅的下巴快抬到天上去了:“哪里还须招募,我师父名声在此,待咱们结社之事传开,怕是不知多少人挤破头想进来呢!”

他言辞浮夸,但昔致远倒不觉得他在说大话,近来国子监内对常娘子的评价声多是褒扬钦佩,纵有些唱反调者,但有登泰楼中那幅画在,那些声音便注定成不了气候。

于是昔致远笑着点头:“这倒也是。”

“师父,此事便由我来把关吧!”崔琅自荐包揽此事。

常岁宁欣然点头。

有徒弟就是好啊。

一旁的乔玉绵轻扯了扯她的衣角,轻声提醒:“宁宁……”

宁宁结社她并无意见,可收这过于不靠谱的崔六郎做徒弟,是否还要慎重些?万一是近墨者黑……

常岁宁轻拍了拍乔玉绵的手,以示叫她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