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就算蝗虫不飞过来,万一发生个旱灾或是水灾, 到时麦子颗粒无收,粮价又被齐州府的难民搞成天价, 你们买得起吗?

买不起粮你们吃什么?连挖野菜充饥都挖不了,早被难民挖光了!你们干脆喝风得了!”

一番话将那几人堵得哑口无言。

邹里正又缓和了语气,劝说道:“咱村田地多,这几年光景又好,大家手里多少攒下些家资,也别藏着掖着了,该拿出来囤粮就囤粮。

银钱花没了可以再攒,但家里要是饿死了人,那可是花再多银钱都换不回来的。”

一番话说得在情在理,村人再无人提出异议,俱都乖巧答应着会囤粮。

至于私底下会不会阳奉阴违,邹里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他该告知的都告知了,该建议的也都建议了。

如果他们舍不得银钱买粮囤粮,自己不想给自己活路,那也是咎由自取。

在邹里正忙活的这两日,姜椿又买回来十石麦子跟三石黄豆。

不提粮囤里那五石粟米,光麦子她家就囤了二十五石,能吃足足两年了。

至于黄豆,那都是囤来给宋时桉榨豆油吃的,压根就没被她算在粮食里头。

当然她也没忘了提醒舅舅郑艺跟表妹王银儿囤粮。

郑艺家她是亲自去的,从县城回来的次日,她卖完肉后就去了他家。

结果刚到门口,碰巧就遇到了正急匆匆出门,准备去肉摊子寻自己的郑艺。

“椿娘我正要去寻你呢,可巧你就来了。”郑艺大喜,也顾不上甚甥舅大防了,扯着她的袖子就往堂屋里拉。

进了堂屋后,郑艺关上堂屋的门,神神秘秘地说道:“兖州府闹了蝗灾,地里颗粒无收,朝廷也没赈灾,难民都跑咱们齐州府来了,过阵子粮食价格肯定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