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这事也就只能暂且搁置,但曹德并没有放弃,而是给他大侄子传信,打算从许都迁出一批女子来,他瞄上的女子是宫中宫娥。
按照旧例,宫娥年满三十,是可以出宫归家。
不过有不少宫娥见自己年岁渐长,寻觅不到合适的良人,家中父母双亲多已过世,只能依仗兄弟子侄过活,不少人都选择老死宫中。
但依曹德来看,这三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些宫娥又基本上各有所长,正是出宫发光发热的好时机,将她们拘在宫里实在是太浪费了,送来他这琅琊则十分恰当。
况且他这里的大小伙基本上都是未婚,各个都是有饭碗有工作的,等琅琊城建设起来,这些岗位都会成为香饽饽,收入肯定是能够养家糊口的。
至于宫娥比男丁年岁稍微大一些?
曹德觉得这也不是啥大事,都快娶不上媳妇了,还敢嫌弃人家年岁大?男子本就要短寿些,女子大个几岁刚刚好,能一起到白头了。好在大汉民风还算开放,寡妇二嫁颇为常见,要是女子在战乱失去丈夫,或是征战多年杳无音讯的,曹德觉得都可以安排起来,不能白白耽误人家青春。
曹德这边想得极为亢奋,下笔更是如有神,他甚至想着许都世家豪族颇多,各个家中都养了不少健奴女婢,若是能放这些人出来,都是劳动力啊!
不过他理智尚存,心知这事还得徐徐图之,那些个豪族奴仆过得比寻常百姓要好多了,也不见得就当真愿意当个自由民,他哥如今也在紧要关头,不宜在此事上生波折。
虽然豪族女婢不好动,但是蓄养的女伎却是可以要来,曹德可是记得不少豪族家中都是蓄养了女伎,等到宴请客人时,都是拿女伎来招待。
而女伎不同于婢女,虽年轻时过得还算风光快活,但基本上都逃不过一个年老色衰老无所依的下场,若是让她们另选一条路,成为良籍女子成亲生子,没有不愿的道理。
至于那些豪族是否甘愿?先前让他们为军中捐些粮食,各个都哭穷哀嚎,如今又怎会有粮食养女伎呢,他这是替他们减轻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