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页

若是去县城开家瓜果铺子,再搭着果脯、果酒和枇杷羹买卖,也是能站稳脚跟的。

余家有人手、有果林,背靠花果村,是有这优势的。

物尽其用、人也是同样如此。

在决定盘下徐宝记时,她就已经想到安置林家大房和余家人了。

余家人,也只是替娘尽点孝道。

外公外婆当年再冷情,也只是没有借钱给林家,并没有来害林家,与林家那几人是不能搁一块儿比的。

对余家几个舅舅舅娘,她给的冷待也够了,看在底下还有这麽多人要读书的面子上,给他们一点安置算了。

至于林家大房,也是看在这一代的面子上,也希望将来阳儿生活好一点,在镇上读书方便一点。

将来有徐先生指点,考个秀才是没有问题的,若是等阳儿大些能去到京城,她自然也要保他更好的未来。

这孩子根基好,本性纯良懂事,若埋没在村子里也有些可惜。

别人没有她这样的人帮衬,但阳儿有,也应该有。

一行人不买干货了,跑来点货。

与药铺格局差不多,也是西侧院有马廄和杂屋,杂屋用来放粮和其他杂物,东侧院全是库房。

徐家人住在上房和后院里。

这铺子少了第二层,但后院却比药铺那边好,是有大厢房的,若说两千多两,林小福也愿意给。

现在她要清楚的是货的情况,够不够接手后卖到过年的。

而她也立刻就问出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