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县学第一天,校监就和他们说了这些事情,也带他们在县学里四处转了转,看到不少秀才。
校监说,若有天份也莫大意,若没天份更莫大意还要更加勤奋,不然一年一年又一年,何时是个头?
言下之意,若他们不够努力用心,又没有天份加持,考不上举人,就会一年年蹉跎,最后像那些三、四十岁的中年秀才一般。
人尽中年还在为乡试每天每天手不释卷,除了浪费光阴还将自己读成了书呆子。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种书呆子。
听着林银宝解释县学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和这样的话,林小福只觉好笑。
看来这位校监是个有趣的人,并不迂腐,这是在变着法儿提醒刚入学的少年人,怎麽选择自己将来的路。
这样的县学肯定不差。
第二天就是王唯宁的生辰,也是王唯宁与林杏花的订亲之日。
一大早王家就热闹起来,虽然不是大办,但在村里住着,又是经历了那般不顺风波的,涉及被林老太太坏了名声的林家,自然更受村里人关注。
王家也请了一些亲戚,有王唯宁的外婆家、姨家和姑家,嫡亲都来了,又是沐休日,在读书的表弟们也跟着来了,王家很是热闹。
至于南林村里要请的人,也就是村长家,还有林四爷爷作为共同保媒的人,也在邀请之列。
之后就是林家大房、林家二房,以及林家三房这个女家了。
林三华就一双儿女,又是对门住着,自然是全家都过来,就连林杏花也是要过来的。
早两天王家就到对面林家下聘了,没了老太太的闹腾阻挠,事情就顺利多了,也喜庆多了。
只不过林小福他们并没有再过去瞧热闹。
在她心里,虽说出面帮了林杏花一把,但不表示她与林家三房已经彻底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