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此地特殊情况造成的。
毕竟并入天齐国也才几十年,很多行政单位并未明确划分。
可府衙的官职,却是一目了然的。
最大的是从四品的知州,下面为从五品的同知。
从六品的通判,从七品的推官,以及正九品的知事。
这算是本地最大的几个官。
然后便是户司,吏司,这种,除了各司主事为从六品的官员之外,手下皆为吏。
这样,都是正常的配置。
同样的配置放在经济条件好的州,位置自然被一抢而空。
到了这里,完全是另一回事。
真正在职的,同知,推官,还有个知事。
以及刑司,户司,这两个实在重要的位置。
其他部门,完全形同虚设。
要说位置是空着,但没人愿意过来啊。
都说宰相门前九品官。
这偏远如宁安州,六品官都没人愿意来。
条件艰苦,做什麽事远处的皇上也不知道,升职加薪更是别提。
故而没人愿意过来。
纪元三言两语,把消息从小吏们的嘴里套出来。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所有人看向他们的时候,都带着不算善意的打量。
这份打量里,还透着一丝丝的委屈跟怨气。
纪元他们的相貌肤色,知道这基本都是当地人。
纪元又喝了口茶,等到茶快没味道了,终于回来的同知才跟他们说话。
同知喘口气,先问了小吏衙门的情况,又道:“今年的水要及时排出去,去年降水太多,容易形成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