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多本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各家藏书无数,起点比别人高出不知多少。
但要说天赋,却不好说的。
毕竟这种教育资源下,便是普通学生,也能学个七七八八。
第二类则是各家族培养出来,他们的家族也不同凡响,多是当地大族,自家的家学不用多说。
这部分则是读书风气极好的地方为多,比如江南一带,江浙江西都在其中。
他们文化底蕴深厚,学问也扎实,更是从举子堆里考出来。
对他们来讲,是把握不好朝廷的风险,答题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同。
第三类,算是更为边缘化的举子们。
纪元他们所在的建孟府属于中间,说教育资源好,那比不上江浙,更比不上京城。
说教育资源不好,那云贵川,甚至西北边域还有话要讲。
可硬要归类,他们算是一类。
出身一般,所处的环境对科举虽看重,却没什麽资源。
偏偏这类出身的学子又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他们从开始读书时,就知道读书的苦楚,更比旁人经历得多,故而较之其他学子更加坚韧。
往往可以出人头地。
学子们境遇不同,最后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纪元他们在武营这住还好些。
如果去了客栈住,就能发现,每日对这些的讨论有多少。
当然,还有关于录取人数的讨论。
听说今年的考生人数更多了,录取的人数也会增多。
但也不一定。
谁让现在那麽多进士,举人等着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