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穿越考科举 桃花白茶 1264 字 2个月前

他倒是想知道,纪元学了多少,又学了多深。

接着便换了秀才博士过来。

讲课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一句句跟着朗诵,博士再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便是通读。

也是去年学其他三经的方法。

原来浅浅地学一遍,是这个意思。

虽然这个“浅浅”学,已经让很多学生痛不欲生。

如果往深了学,那是什麽场景?

殷博士刚刚一番话,让衆人脑子都有点打弯。

主要还是殷博士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问得杂,又问得细。

一会朱子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会《说命》,再回到礼记原本。

脑子不转几下,都不知道问的是什麽问题。

其实殷博士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教学。

而五经的难,也确实是这样。

刚刚提到,一个标题“学记”,便有那麽多含义,便是一个“超链接”。

那正文里面字字都是超链接就算了。

超链接里面,还有超链接。

首先看殷博士方才说的《礼记·学记》第二段到底是什麽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是原文。

原文自然要逐字解释。

解释到最后,原文又引用了另一本书《兑命》里面的话。

为了不曲意思,那就要再把《兑命》原本读一遍,不说背诵,却要看到句子,就知道前后上下在说什麽。

那如果《兑命》里,同样引用了其他典籍的话呢?

肯定还要再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