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远远看着,又对赵夫子挥挥手。
赵夫子最近忙的很。
跟纪元猜的差不多。
去年腊月他被县学录取时,县学发了那麽多东西,被全村人看在眼中。
刚翻过年,就有村里人带着礼物来找赵夫子,想求夫子收下学生。
从初六之后,就没断过。
所以赵夫子也不能多送。
纪元估算着,今年赵夫子的私塾里,至少有二三十学生,再多的也有可能。
这样真好,那夫子家的生活也可以改善不少。
都说书中自有千钟粟,这话确实也没错。
但这话不能再赵夫子面前讲,否则要说没有读书人的风骨了。
李廷没看到纪元的走神,还在兴奋道:“终于可以搬出家门了,在县学也能自由些。”
纪元看向他,知道李廷母亲早亡,继母看他不顺眼,所以想出来。
不过自己的理由也差不多。
离开三叔三婶,日子一定更轻快。
但他这会想的,还是赵夫子嘱咐他的话。
昨天晚上,赵夫子又问了他那个问题。
“你读书,是为了什麽?”
纪元还未回答,赵夫子就道:“你可知私塾读书,书院读书,县学读书,有什麽区别。”
这些涉及太广,纪元自然不知道。
“私塾,也就是私学,书院原为藏书的地方,之后也成私学。”
“既然是私学,教什麽由私塾夫子,又或者书院山长来定。”
“要麽专攻文学,要麽文德兼备。”
“只有官学不同,县学,府学之类,所有读书只有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