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对着议和书,他大肆批评。气的马运直哆嗦,干脆撂担子不干了。

后燕翻脸不认帐,议和的内容全部不做数。拓跋真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向后燕发起进攻,气势如虹。

慕容宝吓的再次提出议和,这下没人理他了。他如同丧家之犬四处逃难,最后在潞川一个小地方,被人杀死,头颅献给了郑皇。曾经风云几十年的后燕,在慕容垂死后短短一年内,就分崩离析,取代它的是年轻的大郑王朝。

秦震、陈述等将领那里也捷报频传,后燕江山已基本落入大郑手中。也有顽固不化的主,誓死不从,奋勇反击,拓跋真命人将他们围的是水泄不通,这么折磨几日,有投降的,也有自尽的,也有侥幸赢了一把,又被打回去。

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五原的城门敞开,迎接郑国大军入内。原来的后燕朝臣齐齐下跪,向新的君王效命。长孙嵩在后燕熬了三年多,终于熬到了这一天。他跪在郑国皇帝脚下,眼睛都红了。

拓跋真坐在后燕王的宝座上,接受着新臣子的三拜五叩。他抬眼望去,朱苏依旧站在他旁边,这个男人顶山立地,哪怕天塌下来都能给他撑住。世间有他在,就足够了。

又抬眼望去宫庭外面的天空,晴空万里,丹霞满天,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老天爷依旧用他最灿烂的表达方式,默不作声的祝贺着改朝换代的开始,

后燕一亡,意味着最大的敌手消失了,余下的那些什么后秦、离干部落等一个个好收拾。

后燕赵王慕容霆逃到信都,自立为后燕王,闭门自守,发誓要与后燕同生死,重震后燕雄风,号召天下有识之士与他一起反抗郑国。可惜识实务者为俊杰,没人理他。他独自硬撑了半年,最后被朱苏带领的兵骑,一举攻破。慕容霆下落不明。

后燕这么一倒下,最怕的莫过于后秦,还有奔干部落、离干部落等几个大的部落。

大郑与后秦交界的边境,原来虽然不算长,时不时会被两国将士互相骚扰一番,抢夺一空。久而久之,两国与对方的敌意老早就有微词。现在后燕消失了,两国的边境线一下就拉长了,磨擦势必更大了。

大郑定要一统天下,接下来的目标肯定就是他家了,后秦不敢懈怠,日夜练兵,准备随时开战。

而奔干部落当年收留了西魏的余孽刘勃,死活不肯交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后燕挡着,南郑鞭长莫测。

现在后燕地盘归属于大郑,大郑要攻占他家轻而易举,所以现在也在观望中,在考虑是不是与后秦、离干部落等几家联手,联合抵抗郑国。

奔干部落不是一个小部落,相反它当年敢跟南郑叫板,就是因为它有足够的实力。它家老祖宗根深叶茂,子孙众多,管辖了将近四十个小部落,军士至少有十万之多。

其实它家也可以建国,但例代族长对现状很满意。对于他们来说,建不建国都没区别,建国就只是换一个称呼而已,于是就一直用部落自称了。

大郑都城龙城的宫殿已搭建完成,大郑正式迁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中原人丁凋零,拓跋真还特意命令六郡官民和外族人士到这边充实人口。

一连数日,路上都是带着行李搬迁的老百姓。

拓跋真带着郑国一行官员,打马上了高处,往下望去:从今往后,这一片都是他的,每棵树、每朵花、每根草都是他的;地面上的子民也都是他的,将在他庇护下生存。

骄傲油然而生!

这时耳边传来高昂的女子歌声:“驱羊入谷,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老百姓喜欢借歌抒情,这歌声如同点点星火,瞬间漫延开来,来了一曲大合唱。声音震天震地,震得高山大地也在回应:“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拓跋真:“这是找不到老公?”

还是刘则峰反应快:“唉,战争死了不少壮劳力,很多姑娘找不到老公。唱唱小曲也是能理解。”

这长达十几年的乱世,年轻的男子死了一波又一波,跟韭菜一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多少适龄姑娘找不到对象,慢慢的都熬老了,实在不宜再开大型战事了。

好在后燕已倒,余下的都好收拾。

说到这,刘则峰话题一转:“陛下,您看行宫也盖好了,是不是该选妃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战事告一段落,陛下当务之急要开枝散叶,为天下人做好榜样。

操办这种事,刘御史向来有心得,也向来积极。这种大型事项越多越好,越能从中捞钱。刘御史爱国不假,但更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