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寻将这种感觉变成剧情记录在小说里,并连载在网络上,偶尔也会有读者留言与她讨论宿命感和人的命数这些既玄妙又充满丧气的话题。这里每一个人都在谈论自己听过的故事,见过的故事,却没有一个人真的相信自己会是下一个。
林寻也在默默等待着,只是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是五年后还是五十年后?是她先等到还是秦柊先等到?
如果是五十年后,他们都老了,是不是对生死已经有了新的看法,懂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因此也不会再执着于改变对方的命运了?
结果就是,林寻没有等到五十年以后,就在彩喻老师去世五个月以后,林寻等来了秦柊的“死亡”。
秦柊的死起因于一场实验室爆炸,他就在爆炸的最中心,而林寻正在返回实验室的路上。
林寻不知道实验室里发生过什么,她只知道大多数人都被营救出来,只有秦柊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找到。
后来回想起来,这天早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一种警示。
林寻坐车出门时,在手机里刷到一条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推送,那里面也提到如果一个人出生,就会有一个人死去,如果有人救了一个人,在世界的另一头就会有另一个人离开。当然这种生命守恒不仅限于人类,还可能是动物、植物。
林寻将这条推送刷走,不到两分钟就刷到一条新闻。
新闻的内容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却令林寻出神了很久:那个被车撞倒的小孩子终于走完了这痛苦的一生。
留言区许多人都在说,愿孩子在天国可以开心,也有人说这样痛苦的活着,死了反而是解脱,希望下辈子能幸福快乐。
林寻不由得想起刚才质量守恒的推送,又想起自己——如果那天她救下这个小孩,死的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