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就是说的,我也觉着不可能,小茹你说呢,别回头正荣白高兴一场。”
张小茹:“就算升到局里当领导,拿的也是死工资,现如今整个系统都不景气,当了领导能有什么作为,许厂长又不是那些老头子,混几年就退休了,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是大学生,能力人脉样样不缺,在单位耗着能有什么发展,人家这是有想法,当修理厂的顾问正好试试水,如果行,说不准就直接辞职下海了。”
老爹老娘都有些愣神,晓月知道他们为什么愣神,在老爹老娘的观念里,即便一个在修理厂一个在服装店,都干的有声有色,但也没想过辞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在外面挣的再多也不是铁饭碗。
晓月道:“其实照如今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国改私是早晚得事,爸妈你们可以考虑一下买断,以后根本没有什么旱涝保丰收的铁饭碗。”
老娘:“国营就是国家的,哪能改成私人的,这不胡闹吗。”
晓月:“国营的厂子也是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连年亏损,这么多职工,调费,国家也扛不住啊,所以国改私是必然的结果,就如同现在的改革开放,当年不也没人敢想吗。”
晓晓的话把苏金生两口子震住了,等晓月上学走了,刘秀荣道:“这丫头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苏金生好像下了什么决定一样道:“行,等许厂长当了修理厂的顾问,咱们也去办辞职买断。”
小茹道:“这可好,这正愁没人呢,秀荣姐下来正好帮我。”
从这天开始小舅几乎天天半夜回来,说有应酬,喝的晃晃荡荡的,姥姥很是担心,晓月倒是能理解,什么时候,想做事业都不容易,尤其初创阶段,必要的应酬酒局免不了。
不过事情却办的很顺利,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拿下了地,营业执照,许可证都下来了,就剩下贷款了,据说过了年差不多能批下来,正好开春动工。
一晃眼已经是十二月底了,全市的诗词比赛早上上个月就开始了,因为区都是三个组,全市连带郊县一共十五个区,共计四十五组,这么多人总不能放在一起比赛,故此又分了三轮,十五组一轮,每组仍是前三组晋级,这样筛选过来,就剩下九个小组参加最后的决赛,晓月她们这一个小组,过关斩将,毫无悬念的成功晋级决赛。
但这并不是晓月的功劳,而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叶陌负责整理材料,他把诗词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并划出重点,再分配到大家参考背诵,如此一来,效率奇高,在后面三轮的比赛中,几乎没用晓月出马就晋级了。
叶陌用他绝对的实力证明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所以大家一致通过叶陌当了组长,后面三轮崔颖表现正常,答对了好几道题之后,也不再冷着脸了,即便对自己虽仍然能看出明显的厌憎但面儿上好歹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