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完这些,余冬槿继续向着那头敞开的县城大门走去。

县城门口守着两个县兵,也没检查路引,只是扫了余冬槿一眼便让他进了城。

余冬槿观察了一下,发觉一旁的布告栏上贴了两张画像,瞧着可能是要抓的嫌犯,这瞧着还挺有那种在电视里见过的那种古装剧的氛围的,余冬槿一边想一边数着该买的东西该了解的事儿,走上了朝云县城内这条陌生的宽敞街道。

余冬槿想着,吃的就随意一点,路程应该不远,家里还有那么多红薯米面,也有能盖在火盆上用来烘干东西的烘笼,他这两天烘点薯干烙点饼子到时候带上就行,至于喝水,想到刚刚路上的干渴,他要买个装水的东西,出门在外还是备个可以喝水装水的容器比较方便,然后就是买点礼物送给王家,农家人干什么事情卖什么东西都是以实用为主,所以他买点吃的用的送给人家肯定是最好的。

先去问车,余冬槿往右进了侧路,一路走到底,果然看见了蒸糕摊婶子说的那个车马处。

这是一处被半人高的围墙圈起来的挺大的院子,院门半关,正面有间屋子,屋子两边搭着草棚,左边棚下有马匹的食槽,两匹不算健美漂亮但养的干净妥帖的马儿正在吃草。右边棚前摆着一辆松了绳的马车车厢,棚下是通往后面的路,有一条没栓绳的大黄狗本来窝在棚下,看见余冬槿,它从地上站了起来,没叫,但保持着警惕。

余冬槿看见这狗,忍不住夸了一句:“好漂亮的狗。”这黄狗是正经的高大黄土狗,模样长得很正,确实很漂亮,余冬槿看了还挺喜欢。

也是巧了,余冬槿夸完狗,刚准备叫门呢,就看见之前那位送他回家的车夫带头,端着碗与两个同伴屋里出来了。

三个男人出来之后,那条黄狗便重新卧回了地上,身体变得放松。

三人看起来本来是想一起蹲在屋檐下吃饭顺道看有没有人找的,结果还没蹲下就看见了往他们行当里张望的余冬槿。

余冬槿看见那位车夫,眼睛一亮,喊了声:“大叔,还记得我吗?”

车夫仔细一瞧,这他怎么能不记得呢?这不是那位在宏章书院读书,家住甜溪村的余姓读书人么?这孩子在他车上时,整个人怏怏不乐的,一路闷在角落像个蘑菇一样,而且他对这孩子到家后,家门口放着的那个木头箱子印象特别深刻,他当时也没看仔细,只感觉那箱子好像有一面是透明的,很是特别,里头还花花绿绿的,也不知装的是什么。

车夫一抹嘴,把筷子碗放到窗台上,一边道:“记得记得!是余书生嘛,吃过没?”一边走去将竹编的半高院门完全打开,让余冬槿进去。

余冬槿点头抱歉说:“吃了,真是不好意思,这个点过来打扰你们。”

车夫摆手,“€€,是我们几个搞晚了。”他问:“您是要回书院么?怎么没和同伴们一起?”这些书院的学生,离学校路程远的,基本都是成群结队来租车的,那样的话会比较省钱。

余冬槿进了院子,与另一位搬来板凳的大叔道了谢,坐在板凳上回车夫的话:“不是,我赶急要去一趟留云县,想问问有没有顺风车,如果没有,那单独租车请车夫的话,又要多少钱。”

车夫一边听他说一边拿碗继续扒饭,听完咽下嘴巴里的饭,放下空碗说:“要去留云县……我想想啊。”他问余冬槿:“客官您想什么时候出发?去留云县哪里?”

余冬槿道:“最迟不过这三五天,就到留云县城。”想到晚上那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感,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快点过去看看。

车夫明白了,问一旁同样三两口吃干净了一碗饭的同伴:“我这儿的熟客是没有要去留云县的了,都是附近跑跑的。你们呢?这几日车行这边是你俩留守的,有没有上门说要去留云县的?”

他两个同伴都摇头,不过其中一位想了想说:“我前两天听老郭念叨过来着,他们那队有个草药生意的熟客,好像是说要去留云县一趟,不知道现在还去不去。”

车夫道:“那要问问,老郭人呢?他今天没活儿吧?”

同伴道:“没,应该是回家去了,我让大丫头去找他。”说完,他走到屋门口喊了一声:“大丫头!”

随即一个系着围裙的女孩走了出来。

接下来一切都很顺利,那个老郭是个看起来约莫三四十岁的汉子,生的很高大,他手上确实有个要去留云县的单子,那位客人要去的地方甚至更远,快到留云县南边境了,后天出发,走大路的话,途中刚好要经过留云县城。

第06章

他这一趟和走镖其实差不多,一队身强力壮的汉子赶着车马拉着自己和老板的车厢,跑一趟赚的都是辛苦钱。

余冬槿问了价,并告诉老郭他还有个挺大的箱笼要带,老郭考虑了下,想他这一趟是顺道,且车马行的人也都知晓他是个书生,商量了下算了下这一趟的里数,只收了他三百五十文钱。

老郭告诉余冬槿,这趟大约要走三天,为了赶时间,路上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其余时间不会长时间停歇,所以他要自带干粮,路费等出发时他先交五十文,到了再结剩下的,然后与他约定了后天早上巳时一到从县城出发,也就是说,后天余冬槿要赶在巳时之前赶来县城与他会合,从他们村走到县城,最少也要三个多小时,所以那天他差不多五点就得起床。

考虑到他要带着大黄,还有那么多行李要拿,余冬槿必须要再雇一辆车去接他,或者,他在村里雇一辆牛车也行。

余冬槿本来开始想到王叔既然提到过他们村里人会去赶集,那村里肯定是有牛车的,所以为了省钱的话,他可以回去再问问谁家有牛车可以借,但他又一想,反正钱都花了,也不差这些,干脆在这里把车雇好得了,省的回去麻烦,他这到家肯定很晚,明天又要做干粮又要收拾的,事情忒多。

于是他又问了问车行,后天如果他想雇车去接他,大概要多少钱,车行给他报价,来回赶早的话,来回加在一起二十文钱,做完活再付。

余冬槿同意了,这下,虽然很心疼要花的钱,但把这些事情说好了,他还是大大松了口气,接下来他告别车夫们,浑身轻松的逛起了县城。

比起人潮拥挤建筑堆叠的现代街道,这古代的朝云县虽然街道狭窄,地方小了些,但因为人流量低,四周房屋最高也就二层,所以倒让余冬槿觉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