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谢景行之才名突起,甚至后来居上,郎如是不可能不让谢景行露一手。

才饮过两口茶,阵阵幽香还在鼻尖,郎如是便笑道:“不瞒谢兄,此次特意邀谢兄来此,便是想一赏谢兄之才,不知郎某可幸有得见谢兄高才?”

他又转头往窗外景色看去,“如此美景,谢兄难道就不曾意动,何不为其赋诗一首?”这是想要与谢景行斗诗了?

谢景行还没做出反应,坐在他身旁的孟冠白和丘逸晨倒是先放下了手中茶盏,脸上笑容也跟着收敛了些,倒不是生气,只是现在才反应过来,郎如是之前与他们打交道,或许也与谢景行有关,他们还道他们这几个从通州府来京城才短短时日,还名不见经传的举人,如何就能得到郎如是的另眼相待?

不止一直对他们客气相待,还邀请过他们参加过数次郎如是发起的诗会,此次更是被邀请来参加这一场举人会。

这场举人会只看地点,就知与平常的诗会、文会不是一般水平,每年净心寺梅林开园时,能进到净心寺赏梅的人,身份可都不一般,郎如是能将此次举人会的举办地点放在净心寺,还是借了他族叔的名头,他族叔乃是正三品的太常寺卿。

就算如此,郎如是借族叔之名租下的这处举行举人会的院子还是净心寺中位置稍偏的,那些位置更好的院子里面,现在正坐观梅景的,还不知是哪些皇亲国戚呢?

这些都是孟冠白同其他人闲谈起来时,听人提起的,听闻此次举人会如此了不得,他们居然也被邀请了,自然也曾心有疑惑,原还以为郎如是只是恰巧与他们几人投缘,可没想到郎如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过只是一瞬,孟冠白是商贾之家出来的人,这几年又有所成长,并没有变脸,还是笑着道:“看来我们能来几次举人会还是沾了谢兄的光呀?”

郎如是却没有被他的话刺到,而是举起茶杯,笑看着孟冠白:“那我便以茶代酒自罚一杯。”说完将茶盏中,茶水一饮而尽,放下茶杯后,才又道:“可孟兄却莫自贬,我虽对谢兄甚有好奇,可我对孟兄几人也甚是亲近,就算孟兄几人与谢兄并不相识,我也仍视孟兄几人为友,绝非虚言。”

他的面容诚恳又真挚,显然是出自肺腑之言。

孟冠白本也只是随口一言,并没多放在心上,听他还特意解释,瞬间又高兴了。

看孟冠白真没再多想,郎如是才又转头看向谢景行,问道:“谢兄意下如何?”

谢景行挺直脊背端坐于郎如是对面,被他眼中灼灼目光盯着,自不会拒绝,便道:“自当如此,不过郎兄乃是主,客随主便,不若郎兄先赋诗一首,我再跟上,如何?”

这话可是合了在场所有人之意,听这两人要作诗,便全都围拢了过来。

与作诗一道,郎如是自然是不惧的,听得谢景行的话当即扬眉,朗笑道:“那便献丑了。”

在今日初进净心寺,看见净心寺梅林中梅景时,郎如是心中便是激荡连连,甚是喜爱,不然刚才也不会丢下这院中不少客人,专程走了一圈,去到外面观看梅景,此时便是才思泉涌,不过片刻,一首诗便脱口而出。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注:宋€€陈亮)

谢景行听得此诗,忍不住眼前一亮。难怪是能将才名传遍大炎朝之人,只是一首诗便能看出他的才高气盛,“小小梅花着实不起眼,却又在冬日争先开放,不惧严寒,不怕寒风摧残,不屈于困境,不耽于享乐,先抑后扬,以诗寄情,实乃佳作。”

不只是他,边上的人也是连连点头,声声夸赞不绝于耳。

看出谢景行眼中赞赏,郎如是自得一笑,也觉得这首诗乃是他平生所作诗中,数一数二之作。

然后摊开手掌伸向谢景行这方,示意轮到他了。

其他人都是目光炯炯望向谢景行,眼中满是期待,终于能知道这谢景行是否身具真才实学了。

谢景行并不推诿,站起身,行至一旁大窗前,望向眼前这漫山遍野的朵朵娇艳梅瓣,虽知道此次是来赏梅,可他却并没有事先准备一首诗,此时只能现作。

沉思片刻,朵朵梅花便化作满腔诗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寺园……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宋林逋)

一首诗成,可等谢景行转身回望身后众人,院中都还一片寂静。

孟冠白唇角勾起一抹笑,侧过脸对着丘逸晨挑了挑眉。

丘逸晨也跟着咧嘴,想与谢兄比作诗,这些人到底是哪里想不开呢?

别当他没发现刚才那些人看着谢景行眼神的含义,这下他看还有谁再有勇气去与谢兄斗诗?

“用平常而简练的字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却又傲然独立的梅景,意境深远,足以让人回味良久。”先是扇子敲在手掌心的声音传进耳中,然后才是这一道声音传来,“好诗,堪称我平生见过的写梅诗歌之最。”

简直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连郎如是也跟着点头,心中着实佩服,“谢兄这首诗,真乃妙绝人寰,郎某敬服。”

谢景行却没有回话,而是将视线落在了刚才发声的人身上,他显然是刚刚才从院门外进来的,此时独自一人站在人群背后,含笑看着他,眼神谦逊温和。

可谢景行的直觉却拉响了警报,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