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这可是个人才,可得好好对待,万一真的是个潜力股,哪天真的得了个什么状元,自己岂不是就成了状元的恩人了?得好好投资…
晏辞转念一想,不过话说回来,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场童生试说到底就相当于科考入门级,三场都拿第一也没什么了不起。
毕竟等到了乡试,很有可能和自己一同考试的监生们全都是各个府县的三连案首。
晏辞看着睡的正香的卓少游。
任重道远啊少年。
€€€€€€€€€€€€€€€€€€€€€€€€€€€€
院试虽然和晏辞没什么关系,但是秦家举家上下这几日都是十分重视的。
据秦子观所说,他那外甥秦英,也就是他大哥,现任秦家家主秦子诚的独子,今年也会去参加科考。
秦英从出生那一刻就是当秦家未来的继承人养的,秦家全家都对这个孩子关心的无微不至。
秦家虽是世代经商,但祖上却并非富贵人家出身,而是出自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
秦家先祖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
从最开始的织鱼网,到造出海打鱼的小船,再到开船厂。随着一代一代的努力,方才有了今日的家业。
胥州城里的富商数不胜数,随便在街口望火楼上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十几辆装点华丽的宝马香车路过。
然而富人虽然多,但像秦家这种有一定地位的却屈指可数。
…
晏辞身为一个外戚,自然无意打听他这母家的背景。
但是平时走在路上听到茶摊上路人的闲谈,也会留意几分,把那些七言八语总结一下也知道了一二。
这秦家在秦子观和秦子诚父亲,秦老太爷父辈执掌的时候,还只是有些家产的商人。
他们与胥州城里那些祖上都是前朝皇亲贵族的富贵户不一样,而且那些人大概也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秦老太爷父亲执掌秦家的时候,那时秦家的主要产业是组建商船队伍,南北往来开拓运输生意。
或是协助州县海船司改良官船的船体形状结构,使其更容易浮水,运载更多货物。
秦家凭借此逐步成了胥州城里的诸位富商之一,不过也只是有些钱财。
转折在某一年的夏天。
那年,胥州境内一连下了七天的暴雨。七天以后,雨势非但不减,还有愈来愈烈的趋势。
于是在七天暴雨之后,胥河河水漫上河岸,胥河决口导致南边数百村庄城镇被毁。灾民四处流散,一时之间哀鸿遍野。又因为救灾不及时,流民纷纷起义,胥州节度使趁机控制了粮草运输,率军反叛,想要割据一方。
秦家就是这个时候,主动提出把自家的船拿出来借给来镇压叛军的朝廷官兵,顺便联合了以前来往的粮商布商,为来镇压的官兵提供粮食布匹,还拿出半数家产捐赠给朝廷平反。
叛军被镇压后,秦家虽然没了一半的家产,却成了胥州数一数二的大家。
而到了秦家现在这一代,虽然没有祖辈那般辉煌,但是地位犹在。
自秦英出生,秦子诚更是很有远见的花重金请来胥州城最好的大儒教他识字念书。
秦英长大了一些,去的是胥州最好的学府,和胥州那些官家子弟富家子弟一起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
“英儿是个好孩子,很刻苦,如果我的孩子以后也像他那般就好了。”
晏辞被秦子观拉去打香纂,顾笙就跟着他一起过来,然后跑去后院陪着叶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