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中了,”不过一会儿俩人就衣冠不整的回来的,李小书高兴说道,“吓死了,宁磊的名字我在中间就看到了,快看完了才看到我的名字。”
“恭喜你们,快来吃点心,”宁澜点了好些吃的,不吃浪费了。
“真厉害,”李小墨罕见地夸了弟弟一次。
两个人读这几年书能顺利考过要归功于宁致文。宁致文培养的学生多,教导上很有方法,又对考试的规则烂熟于心,考前押了几道题也中了两道。
策论上这次宁磊占了便宜,出的试题正好是和水灾相关的。
宁磊在这批参加考试的学子中年纪已经算小,可州案首竟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叫罗青成的,一时名声远扬,被整个青州称作天才。州案首也不用再参加院试,可以直接获得秀才功名。
考得了童生就有参加院试的资格了。童生的优异者,每月可以享受 6 斗米的待遇,但是每个县有名额限制,大部分是拿不到的。
“小书头一次来州城,叫宁磊带你出去转转,我们再回去。”
“好的澜哥哥,哥哥,我和宁磊去给老师挑个礼物。”
俩孩子出去买东西,宁澜和李小墨去镖局说定回程的日期。
回家之后宁澜才给张九如写了一封信,科举舞弊历朝历代都是大事,府试又是由知州主持,这期间宁澜只能和他保持距离。
宁致文也很欣慰,这次考试的五名学生中三名都中了,寒门学子不易,他自己是切身体会的。
接下来就是院试了,院试每三年两次,宁致文的意思是叫学生们三年后再考,把基本功打扎实了。童生一考就中,若院试成绩太差,很容易打击自信心。
一场完整的童生试下来,宁澜再节省也花去了二十多两银子,他也理解了洞溪村为什么几十年才出了一个宁致文。
童生试后面还有院试,院试之后还有乡试,乡试之后还有殿试,光考试花的费用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更不用说求学路上要花的钱了。
第31章
五月的洞溪村, 又到了最繁忙和热闹的时候,远山郁郁葱葱,近处金黄一片,人们忙着笑着, 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
张九如来了信, 信中说州城的栀子花开了,署衙的厨人常做了凉拌栀子花来吃, 很是爽口。
州城作坊也已经建好了, 9 月份第一批清酱油就可以酿制出来, 并且已找好买家,另外还附了一张百两银票, 说是提前给的分成。
宁澜心中熨帖,他手中的银钱撑不了几个月了,张九如的钱来的正是时候,但有关银钱的事他从没对张九如提过。
农忙时节, 有几个人辞了工。有了钱, 宁澜干脆多招了十来名工人,他叫这些人先紧着河边的十亩地开, 开出来后用沤好的肥料把地养着, 剩下的十亩明年春天前整好就可以。
虽然天气炎热,这些人干活都很卖力气。有几个从外村来的, 晌午就拿带来的干饼子就着凉水凑合一顿饭,再随便找个阴凉处歇晌。
宁澜便每天在家里拌些野菜送过来, 另外煮的薄荷水和绿豆水也从早上不间断的供应着, 防止中暑气。
前两年宁澜在山上发现了一大片蔷薇花, 扦了许多枝回来种着。蔷薇花好养活, 长势快, 很快就爬的墙内墙外都是,现在开了满墙粉白色的花朵。
小黑在院子桂花树下爬着睡,桂花树是宁澜买的树苗移栽过来的。一只金裳凤蝶飞过来停驻在小黑鼻尖,小九和泡泡儿过去扑,很快又飞走了。
总有爱美的小娘子路过摘一朵蔷薇花戴到头上,宁澜也不会说什么,任她们挑一朵最好看的。
也不断的有婶子伯娘来问怎么种,宁澜都会把方法讲给她们,把修剪下来的花枝给她们带回去插种。
笑笑的小姐妹们也爱过来玩,宁澜识趣的准备好点心饮品就出去了,留下几个戴着蔷薇花环的小娘子在院子里说说笑笑。
宁澜领着猫猫狗狗胡乱转着,地间都是干农活儿的,宁二叔一家也在地里,就连宁安都从学堂回来了,几人瞟了一眼宁澜互相都没说什么。
走了一会儿转到了李小墨的药田,李大夫和李小墨也正在地里忙活。
“李大夫,小墨,用帮忙吗?”宁澜喊地那头的两人。
李大夫挥挥手,宁澜也听不清什么,放小黑小九泡泡儿跑着玩,他自己往药田里走。
一大片的药田种着枸杞和黄芪,这两种药都是市场上需求大的,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平时哪怕泡水煮汤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