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和他一起干活的队员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倒也不再围绕着他相关的话题聊天,而是在休息的时候,说起其他的八卦。

这个时代娱乐缺少,乡间的各种消息是难得的消遣,所以在干活之余的空隙,无论是哪个性别的队员们,都对各种八卦充满着兴趣。

可能因为有况叶这个一起干活的知青,队员们很多时候聊的话题就和知青有关。

今年到当地插队的知青是三月初来的,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月左右,而这一批新的知青相关的消息,也在各个生产大队间流传。

九大队的四个知青,周光旭、许诚、姜雨、朱静,这一个半月的表现,都被队员们看在眼里。

四人的品行,况叶在与之接触的这段时间,也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说,四人和九大队,都能算是对方的幸运。

四人不是主动惹事的人,虽然有些城里人的娇气,但却基本没有看不起农村了人的傲气,和队员们也能打成一片,甚至在不懂的地方也会谦虚的请教。

也因此,和他们相处过的队员,对几人的印象都还不错。

更甚者,有了一些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作对比,队员们对四人的印象更好了几分。

这被拿来做对比的知青,况叶也听闻过他们的消息。

今年下乡的知青,特别得多,这其中更是鱼龙混杂,有一些知青的品行就不怎么样。

这些知青下放的插队的地方后,在生产的大队的行为,让这些生产大队的队员们对知青这一群体产生了极为厌恶的情绪。

他这一个月没少听到,哪个大队的队员家,菜园子被糟蹋了、甚至家禽被霍霍等一系列事件。

更有一些知青去招惹队里的年轻小伙或者年轻姑娘。

因为这些事,这些知青和当地队员们产生了不少冲突,又因为知青扯着某些大旗,很多队员们敢怒不敢言。

本来就对知青插队有些抱怨的队员们,因为这一部分知青的行为,对知青这个群体产生了更严重的抵触情绪。

当然这其中也不止有知青这方挑起的矛盾,也有有些生产队的风气不佳,一些势弱的知青遭到欺压。

总之,一些乌七八糟的事不少。

因为些事,九大队的队员倒是看周光旭他们顺眼不少。而九大队的风气算的上不错,周光旭四人也算是过得还算平静。

至于和况叶一样的老知青,当地的老乡对他们就要亲近得多。

这其中的原因,况叶也清楚。

动荡开始那年,大批的知青自行回城了,留下来的知青很少。

而这留下的这些知青,一些和况叶、陈繁仪一样,有自己的本事,无论是在哪都能过的不错,也能给当地老乡带来不少益处;一些则是已经在当地安家,还能经得住诱惑,没有抛下伴侣子女回城,现在已经算是老乡们的自己人;一些是的确回不了城,虽然没有特殊的技艺,但却安分守己不惹事,和老乡们相处这么些年已有不少情分。

听着这些八卦消息,对于那些或嚣张,或处境不佳的知青,因为这些人不在他的生活范围中,况叶也最多感慨几分。

除了关于知青的八卦消息,在和队员们一起干活的时候,况叶还听到了一个关于陈繁兰的消息。

况叶已经许久没有听到和陈繁兰有关的消息了。

这几年每一天真切感受到的一切,让他没有最初得知所谓“书穿”时的虚幻感,再加上陈繁兰本就离他的生活很远,让他几乎都快要忘记这位“女主角”。

陈繁兰在他下乡的第二年,也就是□□年的时候离婚,当时在九大队掀起了不少波澜。

现在陈繁兰即将再婚,也再次引起九大队的队员们的好奇和讨论。要知道她单身这几年,有不少人想给其介绍对象,却一直没有成功,他们还以为陈繁兰不会再结婚了呢。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快六年,关于所谓的剧情他都快忘记的差不多了,再次听到陈繁兰的消息,心中竟然没有升起一丝波澜。

而他自己似乎也融入了这个时代,再回想原来的时代,竟然有一种非常遥远的感觉。

感受到这一切后,况叶心底那最后一丝的飘荡感,竟在这一刻彻底的落下,此刻他才算是真真切切的融入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