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刘老汉的意思,恐怕还有点怨怼,思及此,他又让大壮注意一下刘家的动静。

不用时刻关注,大的动静知晓一二就行,大壮自然听从。

---

这边刘老汉到家,也碰上了家里吃饭,桌子上摆着几个粗糙的碗,好的只有一个缺口,差的就不能用来喝粥了,割嘴。

桌子中间是一个大碗,里面装着黑乎乎的东西,不知道的人肯定不认识是什么。

刘老汉对此习以为常,无非就是老妻从哪里摘回来的野菜。

至于味道好不好吃,那不是他们现在可以挑剔的。

有的吃,能垫肚子,不饿死,就是最好的了。

“吃饭吧。”

刘老汉坐在上位,拿起筷子先夹了一筷子野菜吃了起来。

而后他的老妻儿子这才跟着动了筷子。

她们都知晓刘老汉今天去找谁了,至于为什么不问结果?

有时候不用问,也知道结果。

毕竟坐在上位的人的脸色实在难看,也没有谁这么不长眼的去触他的霉头。

毕竟在这个家里,刘老汉还是一家之主。

---

村尾半山腰

天刚蒙蒙亮,仓库里就热闹起来了。

秦封和谢栗,王叔秋婶和大壮都在这里,他们早早的就吃了一顿简单的饭,填饱了肚子。

“先从上面搬,大壮你比王叔年轻,你来搬,王叔负责称重。”

“夫郎,辛苦你了。”

最上面码的粮食是新收回来的豆子,比去年的豆子要小要瘪,晒干的时候就已经筛选过一轮了。

那些实在是差的,已经搬到后院的猪圈了,那里现在是堆放喂鸡鸭的粮食的地方。

装粮食的袋子有大有小,里面装的东西也重量不一,也就导致每一袋的重量都不一样。

想要精准的数据,还是得称过之后才行。

大壮搬下来,秋婶拖着过去称,称是用秤砣的杆子称,用手提着称重。

如果重量过重,一个人提不起来,就需要两个人抬起来称重。

秦封自然也不会在一旁看着,小夫郎他是舍不得让干重活的。

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和王叔一起称重。

第186章 旱灾、粮食情况

随着一袋袋的粮食搬下来,称重,堆放,秦封还特意打开看有没有发霉生虫的现象,有几袋他还挑出来准备趁着现在太阳大,再晒晒,有些潮了。

这倒不是他没有储存好,也不是收的时候没有晒干,这其实就是他们这个地方的特色。

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