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子死了以后,王庭的混乱一点没见好,女真人和齐国人厮杀成一片,金屠哲在对抗另外两个势力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很多兵力,因此,他没有恋战,而是果断的带着这群听他话的左贤王旧部,跑回左贤王庭去了。
此时的左贤王庭,有一大半都落入了詹不休的势力当中,金屠哲意思意思,跟詹不休打了一场,发现要输,立刻退后,自立为王,还给齐国送了一封求和书过来。
他想代表匈奴,跟齐国谈判,为表诚意,他还愿意效仿南诏,把王子公主送几个过来,当质子。
不过,鉴于他还未婚,没有孩子,所以他所谓要送来的质子,其实是死去的左贤王的亲生儿女。
……不错,金屠哲当年的《左传》是真没白看啊。
但孟昔昭表示,《左传》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了,早就过时了,你和我,并非是地位相等的诸侯国关系,而是实力强大的战胜国,和实力弱小的战败国残部的关系。
金屠哲想要和齐国恢复和平,同时,请求齐国出兵,把威胁他们的女真打回老家去,至于出兵的代价,金屠哲的意思是,他愿意跟齐国签订百年和平的合约。
别说孟昔昭了,就是满朝文武,听了这话,也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你以为你还是那个动不动就带着几万骑兵南下劫掠的匈奴呢?风水已经轮流转了,现在,发号施令的该是我们啦!
一番商量之后,陆逢秋满面红光的再一次接过出使任务,他带着使节杖,还有众大臣商量的结果,前去跟金屠哲谈判。
帮你们打女真,可以,钱粮马牛羊以及矿石,一个都不能少。
签订百年和平合约,可以,但你们要俯首称臣,匈奴已经没有了,我们齐国只认老单于的子嗣做单于,其他人篡位以后,就不再是正统,所以,你们还得改个名,而你金屠哲,也别想着自封单于,你只能封王,而且是我们陛下,给你封王。
这条件不可谓不诛心,尤其是最后一条,这是孟昔昭要求加上去的,他要用改名这种方式,彻底打散匈奴人的团结一心。
此时的右贤王庭,已经被女真占领,左贤王庭一大半被齐国占领,北边大漠,则被那些反叛的、或是偷偷摸摸加入进来的小国偷走,而最为肥沃的单于庭,还在女真和齐国的抢夺当中,归谁都有可能,反正就是不能归金屠哲了。
孟昔昭敢提这么过分的要求,赌的其实就是一句话,金屠哲已经不是过去的金屠哲了。
他连左贤王都能背叛,可见心态上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齐国叛徒的儿子,不算齐国人,也不算匈奴人,两个国家都不能给他带来完完全全的归属感,改名和俯首称臣,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莫大的羞辱,但对金屠哲来说,或许还是赚了呢?
从此,他就有自己的国家了啊。
但金屠哲也不傻,这么恶劣的要求,他要是能一口答应才怪,所以这个谈判的过程,还是持续了很久,而在这期间,詹不休得到消息以后,思考良久,第二天就下了命令,要全军修整,然后回幽州去过冬、过年。
齐国人确实很难适应草原上的苦寒,这么一来,将士们挺高兴的,女真人也挺高兴的,他们欢呼着往左贤王庭的方向狂奔,大有要直接把金屠哲也端了的架势。
女真人的确挺厉害,而且处在建国初期,要知道,每个国家的建国初期,势力都很猛,不过女真有个谁都看得见的劣势,他们……人太少了。
打得下,守不下,全民皆兵,都在打仗,根本抽不出人手来坚固、治理。
詹不休就是料定了这一点,所以稳坐军中帐,即使自己打下的城池,也有几座被女真人撕走,他也淡定的很,还让闲着没事干的军汉们,开始新一轮的练兵。
兴明元年十二月,看透齐国险恶用心的金屠哲,再也不会对孟昔昭存有怀念之心了,他现在恨不得飞到齐国皇宫,直接掐死孟昔昭。
可惜,他飞不过去,所以,他只能让自己充满屈辱的书信飞过去。
元年年末,一个大好消息传来,骚扰了北边几百年的匈奴,被詹将军打败了,他们的残余人口组建了一个新的小国,叫做西般,这个般,在匈奴语中应该念盘,至于为什么叫西般,因为相对他们曾经的王庭,这个小国,真的很靠西边。
虽说,在齐国人看来,他们应该叫北般才对。
不管怎么说,西般国的国王答应对齐国俯首称臣,年年上贡,而且签订了合约,答应再也不南下劫掠了。
南诏到底还是离大家有点远,当年南诏被打下来,百姓们也欢呼,原因是外出打仗的男人们终于能归家了,而这回匈奴被打了下来,百姓们就纯粹是为了一雪前耻而高兴。
不是只有边境的百姓才受过匈奴的骚扰,中原也被匈奴入侵过,两国的血债,真的是数也数不清。
临近年底,人人兴高采烈,买年货的手笔都大方了起来,百花街上提前燃放烟花爆竹,外城也家家户户挂红绳,取家有大喜的吉祥兆头。
孟昔昭出去逛了一圈,又从百花街买了几道小吃,回到皇宫,他抱住自己用了好几年的那个汤婆子,对崔冶说道:“北狄气数已尽,天下大吉大利。”
崔冶对着孟昔昭歪头:“这话似乎是庶民起义之时喜欢说的。”
孟昔昭啧了一声:“取其表,不取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