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68章 神女

其实, 只要孟昔昭和詹不休配合的好,两人里应外合,一个把管友三迅速的抓起来, 另一个则抄了造反军的老巢,那这事, 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解决了。

为什么孟昔昭还要多此一举, 让孙厚全反水,污蔑管友三是卖国贼呢?

当然是因为, 这是演给天寿帝看的啦。

……

江州的造反军,从始至终就没引起过应天府的注意。

主要也是因为, 这些年来, 大齐的民变就没断过。

今天这边变一下,明天那边变一下, 全是小打小闹,而且民变的主体几乎都是农夫,扛着锄头就反了, 最大规模不过是几个村, 应天府身为本世界第一铜墙铁壁,能怕这些小小农夫吗?每回都是让当地知州知县自行处理, 除非闹得太大了, 才会意思意思,从应天府派一支禁军出来。

只要管友三没有真的把江州和隆兴府拿下, 不管天寿帝,还是那些文武百官,都不会把他当回事, 就算孟昔昭上书,说他已经纠集了一万的人马, 天寿帝也只会觉得,这回反抗起来的村子有点多。

孟昔昭替他提前解决了这样一个心腹大患,他却根本不知道此人有多重要,那哪行。

所以,必须要让天寿帝重视起来,也必须要让他把该给的好处,都给自己。

……

就这样,孟昔昭把主意打到了天寿帝的死对头,南诏的头上。

农夫揭竿而起,天寿帝不会在意,因为这就等于是他的佃户撂挑子了,有什么可生气的呢?再换一群佃户就是。可要是佃户不仅撂了挑子,还暗戳戳的鼓动他其他的佃户,跑去投奔自己的死对头,甚至偷走了自己的两块地做投名状,就天寿帝那高到没边的自尊心,一定登时就能气炸了。

如此一来,管友三还是死定了,天寿帝会更加重视跟南诏的战争,而孟昔昭自己,也能立下大功一件。

这个办法,是孟昔昭留在应天府的最后一晚,想出来的。

那时候他觉得,做成了这件事,再加上隆兴府形势一片大好,或许等到了年底,他就能借着回去领赏的机会,成功留在应天府,不用再出去了。

虽说他计划的挺好,但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孟昔昭现在极其不愿意回到应天府,他甚至有种,自己就在这隆兴府做一辈子山大王算了的冲动。

…………

在孟昔昭琢磨着如何当一个缩头乌龟的时候,外面依然是太阳东升西落,时光匆匆,不为任何人停留一分一秒。

城门楼都已经架起来了,成人胳膊那么长的青砖一层一层的往上垒,而就在城门楼建了一半的时候,隆兴府里,突然出了一件大事。

说要闭关七七四十九天的藏尘道长,在只闭关了三十几日的时候,突然口喷鲜血,一头从蒲团上栽倒下来,人事不省。

玉清观如今是隆兴府里最火的道观,而玉清观那么破旧,好几面墙都只剩一半了,藏尘道长的房间也不怎么隔音,里面传出动静,外面的人全都听得到,去上香的百姓十分震惊,想去问问究竟怎么回事,道观里的小道士却不让他们靠近。

只能从窗户外面,远远的看上一眼。

而在“昏迷”了整整三日以后,藏尘道长才终于悠悠转醒,醒了以后,他茫然的看着房梁,然后突然反应过来,面如金纸的起身,捂着胸口,弱柳扶风般踉踉跄跄往外奔走。

他醒的时候,是巳时二刻。

也是寻常百姓觉得最适合来上香的时刻。

于是,一百多个香客,就这么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位仙气飘飘的道长,一脸惨白的往观外跑。

别人拦他,他还焦急的挥退别人,仿佛有什么要紧事要做。

普通百姓,就算很好奇,也不敢去拦这种知名道士,尤其是藏尘这样,会法力,还能跟三清沟通的。

好在,玉清观里其他的道士敢。

于是,大家就听到其中一个年岁稍长的道长,对藏尘斥道:“师弟!你身子还没好,怎么可以这时候下床,快回去!”

藏尘摇头:“不,我必须尽快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