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二天一早,张祺叫来八明,集结起之前学习沤肥的“班长”,在宽敞的场院中忙活起来。

他找人弄来了一个平整的大石头,捡了几块黑炭,那石头当黑板,拿黑炭当粉笔,在“黑板”上画图画,跟他们讲盐的用途和食用方法,又把煮盐的方法系统性地讲述了一遍。

其实他自己也是半桶水都不满,但在白民部落却成了知识最渊博的人。

口述完了方法,他就点燃炉灶,拿出一锅泡好的盐水示范了一遍,而后又教大家如何提纯。

部落中用麻织成的布,不如纱布那么精细,出发去€€谷前,张祺又拜托部落中最会编织的两个妇人尽量织出最最细密的麻布来。

回来当天,妇人就送来了,比起纱布还是要粗糙坚硬很多,但用来粗滤,倒也够了。

张祺将过滤用的麻布分给大家,而后令众人自行烧锅煮水,这是一个十分枯燥的过程,但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新鲜,一脸的兴致勃勃。

花了三天的时间,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终于把从€€谷带回来的粗盐提纯了一遍。

这三天里,张祺很忙,不仅要在场院里看着大家煮盐,还要盯着苍那边制作榨茶油的设备。

虽然部落里人口多,但工具也是十分有限,只有石器、骨器还有一些珍贵但并不锋利的青铜器。而且张祺对榨油的那个机器只在脑海里有个模糊的轮廓,要让他具体还原出来自然不可能,更何况那是电器,这里哪有电那玩意。

幸好有苍在,张祺把榨油的原理说了一遍,他心中就有了一些想法。两人坐在一起,拿根木棍在地上划拉,便得出来了一个设备雏形。

而后,苍便带着人去弄木头和石头,开始制作榨油设备。

张祺这边又组织起人手晒茶籽、剥壳、剥肉,这几道工序也花了五天时间。

期间每天都有人在场院的篱笆外瞧热闹,低声絮语:“他们在弄什么呢?”百木和三山也来观摩了一阵。

张祺平日里是有些€€瑟,但并不喜欢吹牛,他喜欢把事做好了,再抱着胳膊炫耀。所以他没有解释,等茶油榨出来那天再说也不迟。

白嫩嫩的茶籽肉晒在场院当中,苍来喊张祺:“崇日领主,榨油桩弄得差不多了,你来瞧瞧?”他现在习惯在喊“领主”之前加上“崇日”两个人,似乎是在强调自己的内心,又像是在别人面前着重突出“崇日”的身份。

张祺不在意,也没有过问,爱怎么叫就怎么叫。他从草垫上爬起来:“走吧。”

第91章 榨油作坊(2)

苍找人在场院的后边搭了两个四面开阔的草棚,作为以后榨油用的小作坊。

这些天,张祺在盘腿坐在场院里和大家剥茶籽壳,能听到敲敲打打的声音,也能听到苍嗓门洪亮的说话声,不过苍说设备的事一切交给他,他怕影响对方,一直也没去看过。

张祺兴致勃勃地都进草棚,当看清眼前的巨物时,登时被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天!这这这这这€€€€”因为太过于吃惊,“这”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苍误会了张祺的意思,还以为是自己做的东西不行,解释道:“哪里不对劲?我再叫他们改改。”

张祺张大嘴巴,摆了摆手,才合上差点脱臼的下巴说:“对劲,太对劲了……”他走近,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抚摸着面前的巨物。

其实他设计的榨油机很简单,主体只有榨€€。如果是现代机器,榨梁由四根粗壮的不锈钢棍子和两头的金属固定底座组成,将包好的茶饼并排放入铁棍组成的悬空的架子上,随后打开机器,一头的圆柱形铁块就会不断向另一头挤压,油就被源源不断地挤压了出来。

张祺的设计思路很简单,用树木代替棍子和底座,直接还原就行。不过他知道,这里没有钢钉,没有锯木机,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异常艰难。

可是以苍为首的八明却排除万难,将它实现了。

苍的做法非常粗暴,他直接弄来了一截约莫四米长两人才能合抱住的粗壮树段,将中间给凿空了,凿成了放茶饼的架子!而两端他则抬来了两块大半个人高的石头,凿成了方方正正的石墩,又凿出一个环形的豁口,将榨€€两端卡了进去。

张祺自己没有考虑到石墩底座稳固性的问题,但是苍考虑到了,他把半截石墩埋进了土里,在它本身重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稳定性。

张祺绕着榨€€走了一圈,心中啧啧称奇。

苍跟着他走了一圈,停下来后指着一旁的几个凿得平整光滑还有两根剥了树皮的笔直杉木,他说:“把茶饼放进去后,再把木墩塞进去,留出一点空隙,把这两根杉木塞进去,两边各安排四五个人同时用力,你觉得这样可以榨出油吗?”

张祺忙不迭地点头:“可以,太可以了。”

其实最初他的设计思路是想像转钟那样吊一根钟椎,然后通过不断撞击茶饼的方式达到榨油的目的。但苍修改了一番,将钟椎改成了杠杆,利用杠杆原理达到榨油的目的。

显然,苍的方法更省力省时省材料,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