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祺十分满意,他怕的就是红色的汁水不能即写即干,顺着石头流下来,这样就不美观了。
没了顾虑,他挪了挪屁股,凑到排成一排的五块石头前面,开始挥毫泼墨,一展书法大家的风采。
当然,这是张祺自己的想法,其实姿势有些狼狈。
他弯着腰,一笔一画地勾勒,用了足足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自己的书法大作,只见五块石头光滑的正面多了五个大字€€€€山海动物园。
张祺的字不算漂亮,但胜在端正,他往后挪了挪,打量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
崽子们不知道颜真卿,没见过王羲之,更不认识汉字。它们只看到张祺用一支毛茸茸的东西,画出了很神奇的图案,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凑近了抚摸、欣赏,将崇拜之情倾注到了炯炯有神、闪闪发亮的眼睛里。
张祺有些得意,待石头上的字迹干透了,他一个个按顺序搬到院门口左侧的墙垣上放着,正对着门口外的山涧。
细心地调整好距离,张祺站远了一点,志得意满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同身旁的崽子们道:“山海动物园今天正式成立!”
没人给他送花篮,没人同他一起剪彩,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看到墙垣上的“石敢当”,但张祺自己十分满足。即便是流落到这莫名其妙的蛮荒之地,他也会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第68章 榨油
山海动物园成立,忙碌的生活也在继续。
张祺用了足足四天的时间给茶籽剥了第一层壳,又过了一个礼拜,剥掉了第二层壳。再经过三天,终于把茶籽肉给晒干了。
接下来本该是炒制,然后研磨成粉,就能蒸熟然后榨油了。结果连着下了一周的雨,此事只能搁置了下来。
洞穴里有存粮,眼见着地里的木禾又要成熟了,张祺丝毫不慌,舒舒服服地在洞穴里待了一周,偶尔雨间歇性地停了,才会出门溜达一圈。
当然,虽然不能外出,但张祺也没有每天躺着,他正好趁着这段时间,编了许多用来榨茶油的草垫子。有了上次的经验,这回还改进了编织工艺,编的更为细密,也更好用了一些。
令人不太舒爽的雨天终于过去,天空终于放晴。
张祺一天都不敢耽搁,大清早的就升火点灶,开始炒茶籽肉。因为之前获得的那点茶油已经吃完了,最近几天他又只能吃盐水煮荠菜,整个人都十分萎靡,提不起食欲来,梦里都是油光发亮的烤全羊。
将炉灶点燃,把柴火准备好,张祺把白嫩嫩的茶籽肉放进锅中炒制,历经一整个上午才炒好。到了下午便是研磨,这道工序费时又费力,弄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才结束。
第三天,终于可以上锅蒸了。
张祺把无忧叫来看火,自己则负责包茶饼。
一锅蒸熟,崽子们闻着香味就围了过来,它们不知道茶饼是榨完油之后的产物,还以为又有茶饼可以吃了,吐着舌头,一脸馋样。
小布丁是最馋的家伙,差点把口水滴到锅里。
所幸它们倒也听话,被张祺一句“晚点就有的吃了,先去别的地方玩。”给打发走了。
蒸茶籽肉并不繁琐,只是量多,从早上一直弄到傍晚,张祺才把所有碾碎的茶籽肉给蒸熟,然后包成茶饼,连中午饭都是随便啃了一个果子吃。
时间已不早了,再耽搁个一时半会儿天就要黑了,捶了两下酸软疼痛的后腰,张祺把所有茶饼放在树枝条编的篮筐里,然后背出了院子。走到山涧边上,才停下来。
摘完茶籽那天,张祺就一直在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榨油。像上次那样光用石头堆肯定是不行的,光一块茶饼就堆了一百来斤的石头,这回可是要榨几十个茶饼,那不得上万斤的石头。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好取油,总不能每块茶饼都围上一圈纱布,即便可行,也没那么多口罩可拆了。
思来想去,张祺的脑子里闪过小时候看爷爷奶奶做豆腐的画面。
奶奶在厨房里把豆花煮好以后,爷爷就会搬两条长凳子到院子里,把木头梯子两端架在凳子上,然后拿来做豆腐的模具,铺上豆腐纱布。这时,奶奶提着一桶热气腾腾的豆花过来,用水勺将桶里的豆花舀到铺着纱布的模具当中,满了以后把纱布盖上,又盖上模具的木头盖子,然后压上两块重重的水泥砖。
豆花中的水便会渗出纱布和模具,哗啦啦地流下来。木头梯子下面是悬空的,奶奶会拿出盆和水桶放在下面接着豆腐水,几个小时过去,等水流干了,模具当中的豆花就成了豆腐。
其实在这一道工序上,榨油跟做豆腐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做豆腐丢掉的是水,留的是固体。而榨油呢,要的流下来的“水”,舍弃的是残渣。
因此,张祺特意寻了一处两块嵌入地底深处足够牢固的岩石,这两块岩石中间有一道一米宽的缝隙。剥茶籽壳的那几天,他弄了些冷箭竹,用藤蔓扎了两个竹筏一样的东西€€€€两根竹子之间有两指宽的缝隙。
拿岩石当凳子,张祺将一片竹筏架在了岩石上,然后在上面平铺了一层茶饼,将剩下的茶饼均匀地摞上去,最后再将另一片竹筏盖上去。
当然,这还没完,还得拿石头压上去,用压力达到榨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