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乌衣巷。

乌衣巷,比走马道,看起来,还要更古老一些。

不过也更有韵味。

街道没有走马道那么窄。

周边还种植着不少银杏树。

巷弄里,有的墙上,贴着“搬迁”字样!

林珏竟然还看到了一间不大的幼儿园!

但是却没有在幼儿园里看到人!

倒是看到一家人的院子里,有一条大黄狗冲门外狂吠。

小巷的巷子首,还有不少老人,穿着棉袄,端着小板凳在阳光下玩牌,他们脸上乐呵呵的,一笑,脸上全都是褶子。

林珏还有楚潇娴路过他们时,有几个老人抬起头,目光不自觉的落到林珏身上,之后又转过头,用乡音交谈着。

“今天咱们巷子里,好热闹呀!感觉来了好多个年轻人。”

“年轻好的呀!热闹好的呀!张老太太……你咋还不搬走呀!你儿子回来,劝你好多次,搬过去和他们住了吧!这样不好的呀!你搬过去,你儿子也放心的呀!”

“不搬!我在这里住了快80年了……不搬的呀!搬了我的老邻居怎么办,以后和谁一起晒太阳。等一下,不对劲……今天的这些个年轻人,是不是都是去林老太太家的呀!他们要干什么的呀!”

本来坐在巷子日玩牌的老人,忽然全都抬起头。

那几个老人,两个阿公,两个阿婆。

此刻,全都站起身。

牌也不收拾。

蹒跚的跟着早就走远的林珏他们,向着小巷深处走去。

而乌衣巷深处。

此刻,一间不大的,老旧的白墙,黑飞檐的老屋外。

却聚集了一群人。

那群人,扛着各种长枪短炮……都是摄影器材。

还有一个女子,手里拿着厚厚的文稿。

不停的敲门。

“阿婆!林阿婆,你开一下门呀!我们是新安时报的,请问您能开门,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我们知道,您是当年金陵之乱,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我们没有恶意的,接受采访,能拿到一笔不菲的采访费的。”

那个女子身后,应该是来自另一个报社的男记者,抱着膀子,在一旁阴阳怪气。

“别敲了,我们比你们早来两个小时!那位阿婆,就是不肯开门!”

“不过倒是开了窗户,给我们递过来两块糕点,应该是怕我们饿到,要不今天就算了吧!”

而正在敲门的那个女记者,回头狠狠瞪了那个男记者一眼。

“呵!你不会是想把我忽悠走了,自已吃下这份独家采访报道吧!我告诉你,不可能……”

……

而巷陌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