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文件的男人眼睑下垂,看着一脸好奇的青年,“为了安抚一直催婚的父母。”

白黎喻:“就这样?”

“也不是。”时烽重新把视线放回了手中的文件上,“我在福利院看到他的时候,小小一点蹲在食堂门口,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等开饭。”

时家这种家族企业,实际上并不是非要有血脉才行,在得知儿子喜欢同性的时候,时父时母就做好了儿子通过科技手段,或者领养而拥有后代的准备。

他们并不反对儿子喜欢男人,但是这么大的企业需要一个继承人。

当时的时烽只是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他和时父一样,对自己的国家拥有不一样的感情,所以相较于领养一个外国小孩,他更倾向于领养国内的。

“那个时候只是忙里偷闲,随便去了一家附近的福利院,然后就遇到咱们儿子了。”时烽笑道。

三岁的小家伙瘦瘦小小一只,路还没走稳就会蹲在食堂等开饭了,那个时候的时烽并没有一开始表明来意,福利院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人陪着介绍孩子。

他自然而然蹲下,问小家伙为什么要蹲在食堂门口?难道阿姨不会分饭菜吗?

小家伙认真地说会,但是分完之后,阿姨会把装饭菜的锅子拿去洗,那个时候吃饭的食堂都是孩子,他抢不过别人。

时烽问他:“为什么要抢?”

小孩话都没说利索,就先学会了生气,皱着鼻子指控其他人:“他们比我大,吃不饱,就抢我的,我最小,他们说我人小,不用吃这么多。”

小家伙很气愤地捏着小拳头,“我不吃,怎么长大,我都饿扁了。”

时烽逗他:“你又抢不过他们。”

小家伙骄傲地抬着下巴,“没事,我蹲这里,我提前吃,我吃饱了他们才吃。”

后来时烽又去了几次,都是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在心里暗自估量着领养哪个比较合适。每次看完,都会下意识去找那个三岁的小孩。

有时候小孩会孤伶伶地站在操场边缘,看着那些大孩子玩游戏,有时候会跑回教室里,捧着那些被边角已经翻烂的书自己看图片。

小孩不识字,但是却聪明得很,好几次时烽碰上小孩吃午餐,被同桌的人抢了吃,他打不过,下一顿饭就自己跑去厨房门口蹲着,先吃饱了再回去。

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每次都有用,有些阿姨会可怜他,提前分给他吃,有的阿姨恪守规矩,一定要在食堂里分吃的。

福利院大部分吃穿用度都是政府拨款,剩下的靠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赠。

但是对于只进不出的福利院来说,每年一次的拨款,和每月零散的捐赠,显然不够维持正常运转。

房子需要修缮,一年一次修缮就得花去很多钱,不修缮又不行,孩子的桌椅床铺,福利院的大门围墙,每一样都必须保证安全。

书本也要有,玩具可以不多,书本不能落下。

衣服也可以穿那些长大的孩子换下来的,但是孩子又好动,一件衣服整天洗洗晒晒,缝缝补补,也穿不了多久。

福利院里能保证每天有一顿饭是有肉的已经很好了,只不过分量并不多,显然不够孩子们解馋。

在去福利院之前,时烽特意了解过,因为资金问题,福利院的小孩都不上幼儿园,很多孩子直到上了小学,也只会简单的一到十,大小高低等字词。

为了能维持福利院的日常开销,这里的院长不得不自己开展副业,每天晚上都出去夜市卖点手工艺品。

相较于那些有固定捐赠者,或者暗地里有其他款项来源的福利院,时烽更希望能在这里领养一个小孩。

可是他来了好几次,唯一能让他回想起来的,只有那个蹲在厨房门外,因为年纪小,没人带他玩的小孩。

最终他也领养了那个小孩。

时烽笑道:“我办完领养手续后,福利院长就把儿子带过来,我就带他上车回家了,小孩懵懵地,还以为自己被卖掉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那天小家伙惊厥高烧,把初为人父的时烽折腾得人仰马翻,最后查了半天育儿指南,跑去出亲自挑了一只玩偶给小孩做陪伴的礼物。

白黎喻想起初见时,眠眠手里抱着的那只棕色泰迪熊,也忍不住笑意。

没想到小孩这么粘时烽,时烽不在就抱着那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