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呜呜呜,恨生不逢时,好想生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老祖宗的辉煌!

【No.1|少部分】:不说了,看我整理!历史上,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末代皇帝”退位,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里共有四百多位皇帝,但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可谓凤毛麟角。

【No.2|少部分】:资料上说,能称“千古一帝”的帝王,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大一统,这是大大滴前提!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第二,有文治,这是软实力。即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极深的制度,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先进,哪样都行!

第三,有武功,这是硬实力。即军事强大,进能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横扫外敌;退能悍守家园,维护大一统。

【No.3|少部分】:我那迷人的老祖宗他不仅都做到了,还特么都是顶尖那一批啊啊啊啊!皇帝之中的战斗机!我这就贴上来,快康康我贴的!

一统:结束了自楚朝以来数十年的军阀分割局面,再次成立大一统王朝。

文治:废除延续千年的贱籍制;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开创全新户籍制度、田产制度与赋税;治吏亲民,完善律法,外儒内法,与民休息;开创报纸,乃是后世的文娱开端;兴科举,重教育,开创女子可科举入朝为官的先河;立全国综合学院培养人才,是现代科学的奠基石;改革币制,实行太初改历,以星期为日历沿用至今,对后世读书人产生重要影响;在位期间重用人才,重视商贸,从谏如流,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各个行业蓬勃发展,使当时的大锦成为世界的中心。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都被称为黄金之路。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和盛世”。

武功:变革兵制,研发新式武器,对外开疆拓土,却爱好和平共赢,作为宗主国守卫小国;开发北疆,开拓西南,打通西域各国开辟丝绸之路,同时修船开海为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真正的‘万国来朝’!!!

【No.4|少部分】: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要是不发明这个万事皆要考试的制度就好了,我就不会沦落到拿论坛突袭做考点了呜呜呜QAQ。

大家有没有什么特殊历史贡献贡献,最好是那种沙雕又好记的!江湖救急哇!

【No.5|大好银滴】:盒盒盒,看得出楼主确实是在写作业啦,所有用词都相当书面语。比如我写,才不写啥‘研发新武器’,写得都是‘大慈大悲加特林送你去西天菩萨’。

【No.6|翘短发安安】:楼主这个和平共赢,很有深意哦,真不是打错字了?

【No.7|阿硕】:卧槽楼上这几人手速也太快了。赞同楼上,虽然读作和平共赢,但是应该写作‘核平共赢’叭。

【No.8|我佛糍粑】:咳咳,我佛慈悲。我太和帝爱好和平没毛病啊。要是有人不爱好,拿核弹出来轰隆隆把世界犁一遍,不就核平了。(狗头.jpg)

【No.9|钟离湘儿】:赞同楼上+1。而且这列举的还挺笼统。为啥不仔细列举太和帝在商业上的业绩,光玻璃一项,就谁与争锋了!要知道在太和帝之前,大锦一直有钱慌的,不管的铜币还是金银都不够用!尤其那时候的祖宗们还总喜欢拿金银陪葬,大量金银埋在底下!但在那个金银产量都不丰厚的时代,太和帝硬生生靠着玻璃出口这一项,搬回来了二十八座金山啊!

二十八座!金山!

什么概念啊家人们!那水泥方子明明是作刚需出口,赚得都没它多啊!

【No.10|大圣001】:当初刚读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惊呆了,不过这好像有点历史遗留因素在里面€€€€最开始国外卖的贵,好像是因为一些无良商家私下加价赚了大钱,然后被太和帝明缴又暗夸了?后来商人们就集体精神(意会)了,就一直延续对外加价这个传统了。

【No.11|oOoO】:嘿嘿,没想到熬夜有惊喜。不过老祖宗这人吧……虽然历史上全是正面和夸夸,但是大臣们偶尔的字里行间里,比如那场女子为官论,能看出来太和帝其实是个缺德和乐子人皇帝呢,嘴炮能力max!(褒义)(顶锅盖跑)

【No.12|黑眼圈熊猫精】:楼上你真相了哈哈!不过咱们接着聊玻璃吧。

【No.13|不用加辣】:这就不得不说金斗公公了~玻璃开创者,宦官出身却能脱离宫廷还传奇一生的狠人。

【No.14|不用加辣】:他是真的很幸运啊,太和帝及时发现了他的才能,也没有夺他功绩,还大方让他负责所有玻璃相关事宜,从教学到售卖,让他桃李满天下的同时,名响历史,万古流芳。最该感谢皇帝的人就是金斗吧。

【No.15|钟离湘儿】:也不能说最该感谢,只能说相互成就,若是没有金斗事先烧出了玻璃,哪里来后面的二十八座金山;但若是皇帝注意到金斗时候没那么大方和看重,就以最初金斗那扫洒小太监的地位,怕是早死在宫里了。

【No.16|咬一口蛋挞】:是的,相互成就!君强臣强,万国来邦!

【No.17|咬一口蛋挞】:就没从过这事儿看到太和帝在用人上的慧眼如炬吗?

不说金斗了,就比如报社主人楚蕴灵,锦朝第一女官有了吧?官居一品,官位至太师,爵位到封号侯爷,吾辈楷模!更是为千千万万女性的指向标。她好像诨号太多了,不过据说最喜欢的还是人家叫她报社主人。

【No.18|亮晶晶大猩猩】:是的,正史记载都习惯用最高封号做代称,所以开头一般都是永安侯。但其实不少文人私下里都喜欢编排她,叫她捐路郡主,搅家(划掉),搅朝精。

【No.19|云芝】:这个我也听过,是因为永安郡主刚上朝的那几年,每次遇到帝王封笔的时候就出个奇招大事,吸引前朝和百姓的目光,但偏偏就喜欢卡帝王封笔的时间上奏,皇帝不开朝办事,他们想跟都没处跟。(斜眼笑.jpg)

【No.20|咕噜冒泡】:哈哈,楚家人也是有点缺德在身上的,郡主的哥哥楚蕴言,就是做到九门提督的那个;查案之余,就喜欢偷偷看人家八卦,特别狗血猎奇的还喜欢改编了匿名发给报社赚稿费……我记得有个什么‘刘家妻离子散高家收’的,就是他写的,狗血里参着权谋。只能说不愧是世家子,肚里就是有墨水。

【No.21|涡流修仙】:上面的大段我都是赞同的,但是说大锦第一女官也太武断了。不说后来的林阁老林婉容,文状元出身却爬到领侍卫内大臣的张将军张秀秀,就是她妹妹江萤,后来也升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吧?文无第一,只能说百花齐放。

【No.22|咕噜冒泡】:确实,我记得江尚书接手以后,还被退休了的前任尚书陈达引为了忘年交知己,因为这两人,一个赛一个的抠,抠到惺惺相惜了:)

【No.23|剁椒鱼头就是我】:确实百花齐放,就你们知道那个探花郎陈玉成吗?他本来是打算终身不婚的,但是最后他嫁了个美娇郎,就是因为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