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麦冬的回答更为准确,毕竟这岁贡和宫中的年礼是算在一起的,每年宫中给各家各处的回礼都会给他过一遍。
“约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白银二百余两,陛下使用过的碗碟一副、金字赐福一套,哦,附属国的国君会额外得到两套赐服。和朝中的正三品大臣的额度相差无几。”
毕竟这些附属国也是称臣的,那他们也就相当于地方上的臣子,年礼自是不会少。
不过大锦臣子的年礼后来有按功劳分发多的,他们没有。
安临琛微微皱眉,这给得还挺多。
大锦虽然富了些,但是何必拿自家银钱去犒赏外人。
既如此……
今天的最后,陛下还是召见了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
倭国使者团到达的当日,座下接待的人竟然还算隆重。
主要是大家都太好奇了。
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外邦敢挑战大锦威仪了,他们想来见识下这是什么品种的铁憨憨。
出使大锦的倭国官员们一路走过来已是忐忑不已,尤其到了盛京后允许他们下马车逛,见识到了太多的新东西。
那路,是怎么做到这么平整干净的?
那窗户那么大,上面装的竟然是琉璃,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天呐,大锦人都这么富裕的吗?!
那些琉璃灯,就这么大刺刺的挂在街边当路灯,而不是挂在贵族家里?他们倭国不少贵族府邸都没有一盏琉璃灯呢!
更别说,一路走来,人群各个衣物崭新,身高体壮眼神明亮,竟是半点找不出挨饿受冻的样子。
大锦,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等境界了吗……
他提心吊胆地跟着人到了大锦皇帝面前,就又接着被吓了一大跳。
【恁多的人!】
倭国派出的使者团一共约有二十来人,但真到了皇帝面前的,只有三人,其他人就是陪衬背景板;其中负责正面发话的,只有一个使臣。
对面怎滴来了这么多人!
这硕大的心声距离自家的大臣够远,让安临琛一眼看清楚是谁发出来的,他不由微微抬眼数了下今日到场的人。
不说本就该到场的鸿胪寺各位、以及礼部的人;后面跟着的项将军为首的武官、吏部严老头为首的文官各位、还有些藏在后面侍卫队伍里偷偷摸摸的一些小官们,林林总总,竟是超过了百位数。
好在安临琛是放在午门前接的人,不然这些人光站在这里,就相当突兀。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安临琛觉得够方便些,还能让对方快去快回,但是他的臣子们好像误会颇深。
比如这几条心声:
【陛下好谋算,连宫门都进不去,这岂不是狠狠地打了对方的脸】
【这是要让那背后之人知道,自家的使臣,连对方皇帝的宫殿都踏不进去么哈哈哈哈】
【只能停在门口哈哈哈哈哈,陛下威武!不愧是我大锦的陛下,我老金眼光太好啦哈哈哈哈】
各个八卦,各个两眼放光。
咳咳,他真没想那么多。
不过自己的大臣们既然都这么觉得,那朕就是有这么厉害好了。
安临琛歪了一瞬的想法,被唱礼侍官喊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