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唉,小声点。”黑瘦汉子同样心情沉重,却更为谨慎敬畏,先是小声训斥了声,才接着哄道:“不哭啊晚娘,你看,咱们都活着,你在我在,家就在,咋能说没了呢。”

安慰的话说完,汉子又低声轻叹了一句,“就是不知道风儿他们怎么样了。”

他也担心,但作为这个家的脊梁柱,他不能塌。

晚娘全名高晚,黑瘦汉子是她丈夫张柱,两口子都是本地人,就住在小松口镇下属的丰源村。俩人都已年逾五十,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正是汉子口中的风儿,之前带着妻子和孩子在镇上谋生。

他们好不容易在这里安家了,偏在这样的岁数里接到撤离通知,且此次撤离匆忙,两人到现在都未见到儿子,也没见到儿媳和孙子孙女。

“你说,若是明天就不下了,那咱们家,不就白白被淹没了?”灾民安置区在半山腰,到处都是人,嗡嗡杂杂的声响就没停过,但这话高晚还是凑到了丈夫耳边压低了声音才敢说。

张柱拍了拍她的手,啥也没说,只无声的叹了口气,才道:“相信朝廷吧。”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主动划出泄洪区呢。

至少这灾难来临前,朝廷没放弃百姓。

泄洪路途经过规划,最终会被洪水经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县,冲塌或浸淹的地方并不算多,且最后洪流入海,说不得能留下条不浅的河流。

经流处的百姓都被提前迁进了山上,能塞进房屋和洞穴的通通塞进去,塞不进的原地起帐篷;官民一起整齐扎寨,官与兵在最外围。这一大片帐篷,是保护百姓的有生力量。

但是眼看着洪水冲没家园,不少人还是红了眼。

天气并没有给人们过多时间感慨,泄洪的第二日,降雨量猛然暴涨,同时带来狂风,在天地间肆意呼啸;即使提前炸开了河堤、新挖了导流河道,这新炸出的泄洪口却仍旧跟不上老天降暴雨的速度,河里水位增长的速度让人心惊胆颤。

天地昏暗,乌色云层厚重,中间或夹杂着闪电,风雷同响;直面此情此景,不少人才升起迟来的后怕。

不说天气,光看那河,这可是已经提前泄洪了一波的河段!下游已经有不少地方处于洪水之中了,水位的上升居然还如此生猛!

天呐,若是没主动开这个口子、若是他们现在还呆在家里,怕是早就被没过堤岸的洪水淹没、不知所踪了。

开堤后,大暴雨仍持续了三天,淮河的河堤虽颤颤巍巍、但因为有了这一道不小的宣泄口,最终还是坚强的扛住了;同时,新开的堤坝口下,冲击出一条不浅的宽阔河流。

又三天后,雨势稍收,不再是暴雨,虽未止歇,但已是肉眼可见的减小;连绵一个星期后,这雨终于堪堪止住。

这一连串的变化,让原本还在心底嘀咕的人们和官员无不庆幸。

这泄洪哪怕再晚上一天,损失就远远不是现在可比的了。

主动泄洪前,不少人都心里犯嘀咕、不愿意,这虽然还下着雨,但这雨哪年不下,怎么就今天让他们迁地方?

人能迁,可家里的房子大件、鸡鸭牛羊等等牲口,哪样不珍贵,这些怎么迁?这么一冲完,通通泡水不说,还是他们‘主动’泡的。

官人们虽然都解释了,但毕竟没挨到头上呢,哪个心底没个突突?

不少人搬得不情不愿,却又不敢反抗,像是被强掐了嗓子不准叫的公鸡;现在舆论风向直接调转,百姓们最大的想法成了“果然是真龙天子,竟有预测天气这等伟力。”

大大小小的雨水接连下了半个月,才彻底止住;直到此刻,这场水灾才算消弭,只留人们忙忙碌碌地开始收拾家园。

七月二十六,又是小雨连绵的一天。

申时刚过,将将入夜,雨水打上树叶带来淅沥声不绝于耳;一盏玻璃灯点亮在了帝王帐前,提灯人却脚步踌躇,不敢向前更进一步。

正是江南提督张泽怀。

张泽怀,江南总督副手,主管经济这一块。

原本帝王亲临,他很是兴奋;人人都争抢着表现的时候,他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属于高位重臣,自是有面圣资格;但当他见到皇帝时候,他就麻爪了,动物一般的直觉告诉他,皇帝的心情非常不好!

还是持续性不好的那种!

呜呜,麻麻,他想回家。

治水时,还有仇文德这个总督长官顶在他前头,但现在仇总督转去坐镇灾后重建了,很多事情就变成了他直接和皇帝交代,因为不少涉及到经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