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按照前朝律法规定,皇族犯法,由宗人府跟刑部一起处理。

那么只要宗人府在自己手里,偏袒庇佑些自己看好的人,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

毕竟他们身上可留着高贵的血脉,和平民百姓可不一样。

如今宗人府都没了,他们这能与皇帝牵扯上关系的特殊身份,不也没了吗?!

这可让人怎么活?

安临琛要废的就是这份‘特别’。

他绝不允许一些酒囊饭袋只靠着一个‘安’字就能走上高位。

安家鸟惊兽骇之时,大臣们却异常平和地接受了这一件事,毕竟皇帝作出过比这惊人的决策多了去了。

这不过是废了个不怎么必要的部门罢了,且现在其他姓安的,都和皇帝不是一支啊,有些即使能看到这条政策以后的深远影响,也半点没发话,这毕竟是好事,没有哪个朝廷该理所当然的养蛀虫。

除了礼部尚书有点小幽怨。

司归农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被陛下针对的时候;这宗人府撤了,涉及到的后续,可是要礼部扫尾的。

是真忙啊。

时间倒回麦冬将人押下去之时。

乾清宫内,一众人退得干干净净,鬼哭狼嚎的难听声音也已消散干净。

安临琛看向自己左侧的屏风,“行了,出来吧。”

屏风后传来一阵€€€€€€€€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半大的正太走了出来,正是小太子安北宸。

自从让安北宸接触国事后,安临琛办公的地方都会为他准备小桌案和屏风,方便他‘随时听课’。今天要见安氏族长这一幕,更是提前将他安排好了位置。

毕竟对小太子而言,安氏是他出身的氏族;且安临琛的这个决策,可违背了太多如今的世俗教条。想来小太子如今心头一片茫然无措呢。

果不其然,小太子出现,眼中便是一片趑趄。

“想问什么,问吧。”

安临琛语气平和,笑眯眯地向人招手。

他对小太子向来宽容,毕竟安北宸真的很乖。这么些年相处下来,安北宸一路都没长歪不说,更是相当聪慧省心;再则,这可是关乎他能否早早从皇帝这个位置退休的气运之子啊。

安临琛教导起来相当用心。

“父皇,儿臣不太懂您此次的审判。”

“儿臣最近在学《周礼》、《礼记》、《仪礼》。”

说完这句,他便看向了他父皇,安临琛笑着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小正太脸色严肃的继续。

“《周礼€€地官€€大司徒》曰,‘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媚、娴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①

“其中六行之一的孝€€€€善于父母为孝。大行其肆千百年。”

“《礼记€€中庸》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②

小太子虽然是在掉书袋,却越说越是担忧。

如今推儒,三纲五常与五伦之说大肆盛行,其中父子、兄弟、夫妇三伦属血缘关系,君臣、朋友二伦属政治关系。

父皇与安家那些人,既是君臣,又算得上有血缘关系的‘亲长’。

而偏偏,仁、义这是目前处理这两类关系的准则。